【张口结舌的意思】“张口结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遇到意外、惊讶或紧张的情况下,说不出话来,嘴巴张开却无法正常说话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慌乱和无措。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张口结舌 |
拼音 | zhāng kǒu jié shé |
释义 | 形容人因惊讶、紧张或慌乱而说不出话来。 |
出处 | 《晋书·王敦传》:“敦大怒,曰:‘尔等何敢如此?’遂张口结舌,不敢言。”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口语中,表示突然的惊愕或紧张状态。 |
近义词 | 哑口无言、语塞、不知所措 |
反义词 | 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突然被问倒 | 当一个人被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不知所措,只能张口结舌。 |
面对权威 | 在面对领导或长辈时,因为紧张而说不出话来。 |
听到惊人消息 | 听到令人震惊的消息后,一时难以反应,表现得张口结舌。 |
惊慌失措 | 在紧急情况下,情绪失控,导致语言表达困难。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 误用点1:有些人会将“张口结舌”理解为“结巴”或“说话不流利”,其实它更强调的是“因情绪波动而无法说话”,而非语言障碍。
- 误用点2:在日常交流中,应避免过度使用此成语,以免显得夸张或不自然。
- 使用建议:适合在描写人物心理状态或情节发展时使用,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总结
“张口结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绘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语言障碍或心理紧张状态。通过了解其含义、出处、用法及常见场景,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使其在写作或表达中更加准确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