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长物简单释义】“别无长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非常贫穷,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财物。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原意是“没有多余的东西”,后来引申为生活简朴、一无所有。
在现代使用中,“别无长物”多带有自谦或讽刺的意味,表示自己没有太多物质财富,但可能有精神上的富足。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虽然贫穷,但品德高尚、清廉自守。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别无长物 |
拼音 | bié wú cháng wù |
出处 | 《世说新语·德行》 |
原意 | 没有多余的东西 |
引申义 | 贫穷、清贫;也可指清廉自守 |
使用场景 | 自谦、讽刺、描写人物生活状态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描述经济状况或性格品质 |
二、常见用法举例
1. 自谦用法
- “我别无长物,只有一身正气。”
- 表示自己虽无钱财,但品德高尚。
2. 讽刺用法
- “他家境贫寒,别无长物,却还整天抱怨。”
- 用于批评他人不思进取、怨天尤人。
3. 文学描写
- “他虽别无长物,却乐善好施,邻里皆敬之。”
- 描写人物虽穷但善良。
三、与相近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区别 |
别无长物 | 没有多余的东西,多指贫穷 | 更强调“无物”和“清贫” |
一贫如洗 | 极度贫穷,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 | 更强调“极度贫困” |
家徒四壁 | 房子空无一物,形容贫穷 | 更强调“家徒四壁”的视觉感 |
清贫自守 | 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 | 更强调“精神层面”的富足 |
四、总结
“别无长物”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不仅表达了物质上的匮乏,也隐含了对精神境界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它既可以作为自谦之词,也可以作为对他人生活的客观描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