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简介】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 Syndrome)是一种心理现象,通常指受害者在被绑架、囚禁或长期遭受控制的情况下,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甚至认同的现象。这种心理反应并非普遍,但一旦发生,往往表现出与常理相悖的行为和态度。
该现象最早出现在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起银行抢劫案中,四名劫匪劫持了四名人质,经过六天的拘禁后,人质反而对劫匪产生了同情,甚至在案件结束后拒绝作证。这一事件引发了心理学界对“受害者心理”深入研究的兴趣。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核心特征包括:对加害者的认同、对加害行为的合理化、对施害者的保护倾向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否认。尽管其成因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它与极端压力、孤立环境、生存本能以及心理防御机制有关。
以下是对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 Syndrome) |
起源 | 1973年瑞典斯德哥尔摩银行劫案 |
定义 | 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或认同的心理现象 |
特征 | 对加害者的认同、合理化加害行为、保护加害者、否认自身处境 |
常见场景 | 绑架、囚禁、家庭暴力、战争俘虏等极端情境 |
心理机制 | 压力应对、孤立环境、生存本能、心理防御机制 |
是否普遍 | 非普遍,仅在特定条件下出现 |
学术研究 | 心理学、犯罪学、社会学交叉研究领域 |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虽不常见,但其存在提醒我们,人类在极端环境下可能产生复杂而难以理解的心理反应。对于相关案例,专业心理干预和长期支持是帮助受害者恢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