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风烛残年典故

2025-07-13 20:46:55

问题描述:

风烛残年典故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3 20:46:55

风烛残年典故】“风烛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到了晚年,生命如同风中之烛,随时可能熄灭。这个成语不仅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也蕴含着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

一、成语来源与出处

“风烛残年”最早出自《晋书·王导传》:“吾老矣,不能为天下之主,但愿风烛残年,得安于乡里。”此句表达了作者在年老体衰时,只愿安度余生的愿望。后世多用“风烛残年”来形容老年人的生命已近尾声,生活艰难,身体虚弱。

二、成语含义解析

词语 含义
指风,象征不稳定、脆弱
蜡烛,象征生命
残年 剩下的年岁,指晚年

整体意思:比喻人到晚年,生命如风中的蜡烛一样脆弱,随时可能消逝。

三、使用场景

“风烛残年”多用于描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或生活状态,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演讲稿等场合。例如:

- “他虽已风烛残年,仍坚持写作,笔耕不辍。”

- “老人风烛残年,子女应多加照顾。”

四、相关表达与近义词

成语/表达 含义
暮年 晚年
老迈 年老体弱
行将就木 将要死亡
风中残烛 比喻生命即将结束

五、文化内涵与情感色彩

“风烛残年”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成语,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它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也体现了对老年群体的关怀与同情。在古代文学中,这一成语常用于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或表达对亲人晚年的担忧与牵挂。

六、总结

“风烛残年”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描述,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及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文化中的意义,并在日常交流中合理运用。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风烛残年
出处 《晋书·王导传》
含义 形容人到晚年,生命脆弱,随时可能消逝
使用场景 描述老年人的生活、身体状况等
近义词 暮年、行将就木、风中残烛
文化内涵 对生命的敬畏与对老年群体的关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