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虿之祸读什么】一、
“蜂虿之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因小人或微不足道的敌人而引发的重大灾难。其中,“蜂”指蜜蜂,“虿”是蝎子的一种,两者都属于有毒的小动物,常用来比喻微小但危险的敌人。“祸”则表示灾祸。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原文为:“君子不欲多出于其口,故曰:‘蜂虿之祸,不可不慎也。’”意思是说,君子不应轻易发表意见,因为小小的言语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在现代汉语中,“蜂虿之祸”多用于警示人们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或公共事务时,不要忽视看似微不足道的隐患。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近义词 | 反义词 |
蜂虿之祸 | fēng chài zhī huò | 因小人或微小敌人引发的重大灾祸 | 《左传》 | 多用于警醒、劝诫 | 小人之害、祸从口出 | 安如泰山、无事生非 |
蜂 | fēng | 昆虫,有刺,能蜇人 | —— | 用于比喻 | —— | —— |
虿 | chài | 蝎子的一种,有毒 | —— | 用于比喻 | —— | —— |
祸 | huò | 灾难、不幸 | —— | 用于描述结果 | 灾难、厄运 | 幸福、吉祥 |
三、结语
“蜂虿之祸”虽然字面意思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尤其在面对看似无害的人或事时,更要慎重对待,以免酿成大祸。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交往,这一成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