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ProArtZ490-CREATOR10G专为内容创作者而生完整TB3USB-C影像输出方案与10G网卡

导读近期在市场上,有着越来越多电脑零组件的产品主打针对内容创造者的市场而生,而主机板正是其中一样。针对这类需求的主机板所主打的功能特


近期在市场上,有着越来越多电脑零组件的产品主打针对内容创造者的市场而生,而主机板正是其中一样。针对这类需求的主机板所主打的功能特色方面,除了优异的稳定性确保创作者在使用电脑时的稳定度以外,更重要的就在于拥有完善的高速传输介面,例如 Thunderbolt 3、10 GbE LAN 等等,让内容创作者能够轻鬆的实现各档案的串接与传输。

华硕自然也在这回 Z490 主机板上抢滩这块市场,这回推出的是 ProArt 这条崭新产品线的 Z490-CREATOR 10G,将以往仅用于专业创作等级的显示器、笔电的 ProArt 拉至主机板产品使用,本体搭载双 Thunderbolt 3 介面、并以额外的 PCI-E 扩充卡提供 10GbE LAN 的有线网路,高速传输介面一应俱全,相信可以满足诸位重度创作者的需求。

产品规格一览 :
尺寸:ATX (30.5 公分 x 24.4 公分)
支援处理器类型:Intel Comet Lake
处理器脚位:LGA 1200
晶片组:Intel Z490
记忆体:4 x DIMM, MAX 128GB
扩充插槽:2 x PCIe 3.0 x16 (x16 or x8+x8)、2 x PCIe 3.0 x1、1 x PCIe 3.0 x16 (x4 or Thunderbolt 3)
储存埠:6 x SATA 6Gb/s、2 x M.2 Max Type 22100 (PCIe 3.0 x4 & SATA)
有线网路:Intel I225-V 2.5GbE (板载)、Aquantia AQtion AQC107 10GbE (AIC)
音讯:Realtek ALC S1200A Audio Codec
后方 USB 埠:2 x USB 3.2 Gen 1 (Type-A)、4 x USB 3.2 Gen 2 (Type-A)、2 x Thunderbolt 3 / USB 3.2 Gen 2 (Type-C)
前方 USB 埠:1 x USB 3.2 Gen 1 Type-C 前置插座、1 x USB 3.2 Gen 1 19 Pin 前置插座、2 x USB 2.0 9 Pin 前置插座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开箱 : 金黑配色、几何图形包装呈现品味风格

在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这张板子的外包装更是颇具巧思,以黑色为基底与金色文字、线条的搭配,并採用几何形状,充分对应设计师的品味风格,背面则是写有详细的主机板产品各 I/O 接口、功能介绍等等特色,当然虽然说以设计为导向的主机板主要还是应该以务实的功能为主,但是在这张板子一样也没有缺席灯效同步的 ASUS AURA SYNC 功能。






↑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外包装。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主机板外观一览,M.2 插槽方面共有两根,第一根具有散热片设计,并且皆走 PCH 提供的通道,SATA 插槽採用 6 个垂直的设计,两根 PCI-E x16 皆採用具备金属防护装甲插槽设计,确保在插上重量较重的显卡时插槽一样也能受到最完整的保护,另外两个 PCI-E x1 的插槽在尾端採用不封口设计,如果手上有超出 x1 长度的介面卡同样也可以直接插上去使用,此外在这张板子并没有专门预留给 CNVi CRF 模组所使用的插槽以及后 I/O 预留天线接口,毕竟对于传输稳定性来说,有线网路还是相对可靠。


↑ 主机板外观正面。


散热片的部分在外观上採用阶梯式并以对称的角度设计,呈现相当优质的视觉效果,在 CPU VRM 的部分,散热片完整涵盖 VCore、VCCGT、VCCIO、VCCSA 的 MOSFET 与电感,兼具外观与散热效果。




↑ CPU VRM 散热片特写,一旁额外以金色字体标示 POWER UP YOUR IMAGINATION。


↑ M.2、PCH 散热片特写。


↑ 6 个 SATA 插槽特写一览,皆採用转 90 度的设计,避免与显卡干涉。


前置 Type-C 为 USB 3.2 Gen1 规格,位于 ATX 20+4 Pin 旁,笔者认为对于创作者需要的高速介面来说,前 U3 没有上到 Gen2 的规格确实有点可惜。


↑ 前置 19Pin 与 Type-C 插槽。


RGB Header 的部分共有 3 个,具有两组 +12V RGB 与一个 3-Pin ARGB 插槽。


↑ RGB Header 位置一览。


后 I/O 一览,USB 方面具备各 4 个 Type-A 的 USB 3.2 Gen 2、2 个 Type-A 的 USB 3.2 Gen 1、一个专用于 TB3 影像使用的 DP_IN,以及可输入与输出影像的 DP 1.4、HDMI 1.4b、网路孔、两个 TB3、以及音效输出。


↑ 主机板后方 I/O。


配件部分,包含基本的说明书、光碟、M.2 螺丝、6 条 SATA 线材、I/O 挡板、专用于连接显卡与主机板本身插孔的 DP 线材、VRM 风扇散热支架、PCI-E x4 10GbE 网卡。


↑ 主机板配件。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内部用料介绍 : 完整 TB3/USB-C 输出方案,内显独显皆合适

针对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的后 TB3 连接孔方面,与众不同的是其拥有着相当完善的 Thunderbolt video outputs 与 DisplayPort 影像输出方案,无论是使用内显或独显都可以透过这个 TB3/USB-C 介面进行影像输出,针对创作者可能会使用的多萤幕方案可以说是相当的方便,这点我们将在后方进行介绍。


我们在前面已讲解这张板子大致上的规格、外观等设计与特色,接着我们将散热片移除,以进一步分析主机板上的用料与电路等细节。




↑ 散热片移除后,主机板正反面一览。



↑ 拆卸的散热片,M.2 插槽的散热片背面已经预先贴上 Laird 高係数导热胶。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在定位上自然也不是主打极限超频的设定,毕竟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自然也是主打稳定的使用需求才是最为重要,供电配置方面在 Vcore、VCCGT、VCCSA、VCCIO 採用了 6+2+1+1/1 相供电的设计,主要的 VCore 与 VCCGT 同样也是採用 DrMOS 的配置,而 VCCSA 也採用了 2H2L 的配置,相较于多数他厂主机板仅採用 1H1L 且元件 ID 相近的配置来说更加豪华,VCCIO 的部分自然也是支援下一代所需的 VCCIO_2,并且在 VCCIO_2 是採用独立一相的设计,这样相当丰富的 VRM 配置得以更能够应付未来 Rocket Lake S 所需的电力。

主要 PWM IC 採用 ASP1900B 这颗,一样也是华硕自家客製的版本,唯目前我们尚未得知其细节具体内部为採用哪一间公司的方案 (推测可能为 OnSemi 或 infineon IR),该主控最大可控制 6+2 相供电,恰好被用于 Vcore 与 VCCGT。并且在 VCore、VCCGT 的部分皆採用整合上下桥与 Gate Driver 的 OnSemi NCP302045 DrMOS 配置,皆于后方配有 0.47μH 的电感,其中 VCore 每相为两组组成 Teamed power 架构,VCCGT 每相对应一组。

VCCSA 与 VCCIO 设计于下方,VCCSA 採用 RICHTEK product code \"F6=\" 的这颗 IC 进行 PWM 控制,并採用 OnSemi 4C10B + 4C06B 2H2L 的配置,Gate Driver 为 RICHTEK RT9624F。VCCIO 则是位于一旁,採用皆为 4C10B 1H1L 的配置,PWM 与 Gate Driver 的部分笔者推断应为旁边 marking 为 \"0T8\" 的 IC,此外在此处靠近主板右侧的部分为 VCCIO_2,须待日后 Rocket Lake S CPU 推出后才得以有用,因此笔者以安装 i9-10900K 的状况下实际量测皆约为 0V。

在电容方面,前后端输入输出滤波皆採用钰邦 APAQ MIL 的製品,带给玩家最优质的寿命保障。


↑ 相关供电布局一览。


↑ 供电元件特写。


在主机板右上方还有一颗 CPU_OV 的跳线帽,如果用户打算进行更极限的超频并且更大幅的提升电压,则必须将该跳线帽切换至 2、3 键位,方能开启 BIOS 中的对应选项。


↑ CPU_OV 跳线帽。


CPU EPS 在这回採用的是单 4+4 Pin 的设计,本体为 ProCool II 强化插槽,考量到这片板子的定位也非用于超频,单 4+4 Pin 的供电设计实属足够,并且一旁还具有 +12V 输入电感做出初步的滤波,为后端供电提供更好供电品质。


↑ CPU EPS 与其 +12V 输入电感。


记忆体供电方面,主要 VDDQ 採用 1 相供电,PWM 与 Driver 的部分採用 Anpec APW 8723A,MOSFET 则是皆採用 OnSemi 4C10B,1H2L 配置,电容一样採用钰邦 MIL 固态电容,VTT 则是採用华硕常见的 uPI uP8815P 独立 LDO 方案,位于 ATX 20+4 Pin 旁,VPP 位于插槽左方棕色框处。


↑ DRAM VDDQ。


↑ DRAM VTT。


↑ DRAM VPP。


有线网路晶片部分,板载方面採用 Intel I225-V LAN (规格代码 SLNJY),或许先前玩家还有印象 Intel 在 2.5GbE LAN 上出现了降速门的状况,为此 Intel 也推出了新版步进来解决此项问题,上面所搭载的是已修正 IPG (Inter-Packet Gap) 最小为 5Byte 的 V2 步进,因此玩家们不必担心。

而 10GbE LAN 方面则是以 PCI-E AIC 插卡式的方式独立提供,採用方案为 Aquantia AQtion AQC107 并搭载厚实的散热片,至于为何要特地以分离式的方式提供 10GbE LAN 呢? 毕竟目前 10 GbE LAN 尚未普及,而且要普及估计在 5 年内也达不到,採用分离式的设计可以让用户更换主机板时继续沿用下去该介面卡,此外由于该介面卡需佔据 PCI-E x4 的频宽,若将该卡插于最底下的 PCI-E x4 将会与 Thunderbolt3 的功能产生占用的问题,如果用户没有使用双显卡并且需要使用该网卡,则可以改插至第二根频宽为 x8 的 PCI-E。


↑ Intel I225-V 2.5GbE LAN。




↑ Aquantia AQtion AQC107 10GbE LAN。


↑ 环控晶片採用 NUVOTON NCT6798D。


音效方面,採用 Realtek ALC S1220A 音效晶片,上方有着遮罩盖遮住,并搭配日系 ELNA 音效专用电容。




↑ 音效布局 / 元件一览。


↑ 在 RGB LED 方面採用 AURA 42UA0 微控制器进行控制。


为了确保讯号可靠性,后方四个 USB 3.2 Gen 2 採用两枚 Diodes PI3EQX1004B 做为 ReDriver IC。


↑ 两枚 Diodes PI3EQX1004B ReDriver IC。


主要后 I/O 晶片一览,包含可支援双埠 Thunderbolt 3 的 Intel JHL 7540,用于 TB3 / USB-C 的 Power Delivery 协议与 CC 逻辑控制的 Cypress CYPD5225-96BZXI,以及 Ti HD3SS214 8.1 Gbps DP 1.4 2:1/1:2 切换器,用以提供完整的 TB3 / USB-C 影像输出入功能。此外一旁另有一枚祥硕 ASM1442K 作为 HDMI 的电平转换 (level shift) 元件,以提供板载 HDMI 更稳定的影像输出。

或许会有读者提出疑问,毕竟这片板子主要是强调针对创作者的需求设计,为何没有用上 HDMI 2.0 的内显输出以实现 4K / 60Hz 的影像规格,笔者认为毕竟多数专业等级的 4K 萤幕都会搭载 DP 输入,而且纵使用户一定需要使用 HDMI 2.0,也可藉由既有的 DP 或 TB3 接头进行转接实现。

毕竟这一代 Comet Lake-S 在内显输出部分,原生还是 HDMI 1.4 版本的规格,如果要实现 HDMI 2.0 则必须额外在主板加上诸如 MegaChips MCDP2800 或 Parade PS175HDM 等 LSPCON 晶片自 DP 转出方能实现,对于成本方面自然也随即增加。


↑ 主要后 I/O 晶片一览。


PCI-E 通道配置切换晶片採用祥硕 ASM1480,共计七颗,四颗、两颗分别位于第一与第二根 PCI-E x16 插槽旁,另一枚则是位于底下 M.2 插槽上方。此外由于这张板子最底下 (第三根) PCI-E 的通道与 TB3 的部分有所重叠,而在最底下的 PCI-E x4 是由 PCH 拉出的,这当然也导致将该通道信号拉至主机板上方的部分将必须走上较长的 Trace,故在此安排了一枚 Ti DS80PCI402 讯号中继器,该中继器单颗可支援 PCI-E 3.0 x4 的频宽,并且不单纯仅有 ReDriver,还有包含去加重 (De-Emphasis) 的功能,藉此刻意衰减讯号低频的部分,获得提升讯号中高频部分的效果,确保整体讯号的品质能够有着良好的表现。


↑ ASMedia ASM1480 PCI-E 通道配置切换晶片。


↑ Ti DS80PCI402 PCI-E 讯号中继器。


BIOS SPI Flash 採用 Winbond 25Q64JVSIQ 与 25Q128JVSQ 两枚,单颗容量分别为 8 MB 与 16 MB,两颗是加总的配置,如果用户日后遇到需要自行维修烧写这张板子 BIOS 的情况,笔者会建议自另一片同样的板子以烧录机读出两颗 BIOS 的资讯后再烧进去。


↑ BIOS 晶片一览。


ASUS TurboV 处理单元 (TPU) 採用 KB3724Q D 晶片。


↑ ASUS TPU KB3724Q D。


用于 USB 2.0 的 USB MTT GL852G HUB,以提供并拆分出更多个前置 USB 2.0 数量。


↑ GL852G HUB 晶片。


Intel Z490 PCH 晶片组与其供电电路 (橘框) 特写,主要供电採用 ANPEC APW8723A 搭配 OnSemi 4C10B 1H2L 组成,转出约 1.05V 供给 PCH 运作所需主要电压使用。


↑ PCH 晶片组与其主要供电特写。


↑ PCB 的部分採用 6 层板、2oz 铜箔设计。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TB3 / USB-C 影像输出规则一览

在这张板子上,我们特别以手上的 OWC USB-C Travel Dock、AKiTiO Thunder3 RAID Station、来展示影像输出的功能,藉此顺便展现这张板子提供的相当具体与完善的 TB3/USB-C 影像输出方案。

除了其中一个 TB3/USB-C 可以直接让有内显的 CPU 走内显的讯号进行输出以外,如果要将独显的讯号走 TB3/USB-C 出去,也能藉由将独显的 DP 连接至主机板上的 DP 来实现,此外如果主机板上装有两张显卡,则可以将两张显卡的 DP 分别各插入主机板上的两个 DP,即可实现让第一个 TB3/USB-C 输出第一张显卡的影像讯号,第二个 TB3/USB-C 输出第二张显卡的影像讯号的情况。

当然,TB3 的部分与最底下 PCI-E x4 是相互占用的,这也意味着如果您想要使用任何 TB3 的功能,就不能在最底下第三根 PCI-E x4 插上任何介面卡。






↑ 使用具备内显的 I9-10900K,另外将独显 RX5700 XT 的 DP 插入主机板后方的 DP_IN,这时候两个 TB3/USB-C 分别可输出来自内显与独显提供的讯号的画面。






↑ 将独显 RX5700 XT 与 RX550 分别接入两个 DP_IN,两个 TB3/USB-C 分别输出来自 RX5700 XT 与 RX550 提供的讯号的画面。


若使用 TB3 1 对 2 DP 的转接器,并且将显卡接入 DP_IN,则预设情况两个 TB3/USB-C 会分别输出由内显与独显的各一个画面 ,此时若直接拔除 USB-C 转 HDMI 的转接器,仅保留 TB3 1 对 2 DP 转接器,则该转接器将会输出两个萤幕的画面,分别也是由内显与独显各负责一个萤幕。






↑ 使用 TB3 1 对 2 DP 的转接器,两个 TB3/USB-C 都插满的情况下预设示意图 (图片误植为加上 PCI-E 介面卡的情况,但实际萤幕输出情况是正确的)。






↑ 使用 TB3 1 对 2 DP 的转接器,另一个 TB3/USB-C 没有插任何东西的示意图。

假设此时是第三根 PCI-E 有插上介面卡的状态,将无法藉由 TB3 透过 1 对 2 DP 转接器直接输出两个萤幕,因为 TB3 的通道被占用的问题。





↑ 当第三根 PCI-E 被佔用后,开机时 BIOS 也会跳出对应的画面提醒 TB3 的功能将被自动禁用,此外若将第三根 PCI-E 的介面卡拔除一样也会跳出提醒,此时必须再进入 BIOS 中手动开启 TB3 方能恢复其功能。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BIOS 介绍 : 简单直觉操作、功能一样齐全

在 BIOS 方面,华硕一样在这张 ProArt Z490-CREATOR 10G 上引入了 AI Overclocking 选项,能够针对 CPU 的体质与华硕所评估的超频幅度进行自动超频的设定,此外在 CLR_CMOS 之后也会跳出让用户决定採用 Intel 建议的 PL 设定或是解除限制的 PL 设定。


↑ CLR_CMOS 之后会跳出的画面,可以让用户选择 F1 (Intel 建议的预设) 或是 F3 (解除限制) 的 PL 设定。


↑ EZ Mode 一览,可以简单调整像是硬碟开机顺序、风扇设定、XMP、AI 超频等等地方。


↑ Q-FAN 控制。


↑ 按下 F7 可进入进阶模式。


Ai Tweaker 页面中,可针对 CPU、RAM 进行超频并调节电压,此外也能针对 VRM、PL 等等的部分进行调整。


↑ Ai Tweaker 基本设定。


↑ Ai Tweaker PL 相关参数设定。


↑ Ai Tweaker DIGI+VRM 设定。


↑ Ai Tweaker 电压详细设定,此处也看到了前述提及的 OV_CPU 跳线的设定。


进阶选单内除了针对内建装置设定外,另外有着 Thunderbolt 的相关设定。


↑ 进阶选单。


↑ Thunderbolt 设定,如果 PCI-E 第三根插槽插了扩充卡之后拔除后却没有看到装置管理员中显示 TB3 的设备,记得来此处检查是否有开启 TB3。。


↑ 硬体监控。可以实时查看风扇转速与电压。


↑ 开机选单功能。


↑ 工具页面中的 EZ Flash 3 可连上网路进行 BIOS 更新等等操作,此外底下也能设定 Armoury Crate 首次安装提醒是否该开启或关闭。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软体介绍 : ProArt Creator Hub 完整掌握您的电脑

与其他华硕主机板产品线更有特色的是,这回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还多附加了一个 ProArt Creator Hub 软体,这个软体除了能够绑定 AI Suite III 与 CreationFirst (网路频宽管理软体) 以外,如果接于支援的 ProArt 萤幕上还可以直接一併管理颜色等参数表现,相当方便。




↑ ProArt Creator Hub 主页。




↑ 智慧工作的项目可以将数个软体丢入至同一群组,直接点开就能够一次开启群组内的软体。


CreationFirst 也是这次 ProArt Z490-CREATOR 10G 的独家软体,能够让用户针对个别应用程式吃网路流量的状况进行查看与管理,让创作过程不会因为频宽抢佔的问题发生困扰。




↑ CreationFirst。


Armoury Crate (AC) 系统控制软体当然在这片板子上也能使用,内部包含大家耳熟能详的 AURA SYNC 灯光同步功能。




↑ Armoury Crate AURA SYNC 设定页面一览。


AI Suite3 软体则集合超频、监控、风扇调整等功能,玩家可透过软体进行超频与电压设定,此外也能在此进行 AI 超频、5-Way 优化,内建 Fan Xpert 4 更可控制风扇转速等功能。








↑ AI Suite3 页面一览。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效能测试 : 满血 PowerLimit,创造最佳效能

效能测试方面,除了 BIOS 上我们使用了解锁 PL 的 F3 设定以外,处理器使用本平台最高规的 Intel I9-10900K 进行测试,设定上採用记忆体 X.M.P 的设定 DDR4 3600MHz CL14 延迟,并搭配 AMD RX5700XT 显卡与 360mm 的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另外电源管理方面我们也开启终极效能设定档模式,确保整体系统有着最佳的成绩。

测试平台:
处理器:Intel I9-10900K
CPU 水冷散热器:Corsair H150i PRO RGB 一体式水冷
主机板: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记忆体:TEAM T-Force XTREEM ARGB DDR4 3600 8Gx2 C14
显示卡:AMD RX5700XT 公版
系统碟: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M.2 1TB
电源供应器:Antec HCP-850 PLATINUM
作业系统:Windows 10 Pro 1909 64bit


CPU-Z 一览,可一览平台资讯,处理器为 Intel I9-10900K,代号 Comet Lake,採用 14nm 製程,有着 10 核心 20 执行绪;主机板使用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记忆体为双通道 8Gx2 DDR4 3600MHz;显示卡搭配 AMD RX5700XT,另外也有内建 CPU Benchmark。


↑ CPU-Z Benchmark,单核 604.7 分,多核 7351.0 分。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一览,记忆体使用 TEAM T-Force XTREEM ARGB DDR4 8G 记忆体两条,运行于 XMP 模式下。


↑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记忆体读取 52587 MB/s、写入 51853 MB/s、複製 48026 MB/s、延迟 45.3 ns 的表现。


CPUmark99 测试,主要测试处理器单执行续的运算能力,分数为 932 分。


↑ CPUmark99 单核效能。


CINEBENCH R15 与 R20 是基于以 CPU 进行图像渲染,衡量 CPU 效能的测试项目,10900K 在 R15 版本测试可达到 2632 cb 的成绩,而提升渲染複杂度的 R20 版本更有着 6339 pts 的成绩;单核性能则分别为 226 cb、540 pts。


↑ CINEBENCH R15 与 R20 测试。


7-ZIP、WinRAR 以多核心进行压缩与解压缩性能测试,性能分别为 90850 MIPS 与 40767 KB/S。


↑ 7-ZIP 20.00 alpha 效能测试。


↑ WinRAR 效能测试。


Corona Benchmark、V-Ray Benchmark 两者主要是透过 CPU 运算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并以完成时间、单位时间渲染量为评比指标。


↑ Corona Benchmark,总花费时间为 74 秒。


↑ V-Ray Benchmark,性能为 18420 ksamples。


影音转档方面分别採用 X264 与 X265 FHD Benchmark,10900K 于 X264 项目中有着 71.46 fps 的表现,而 X265 则有着 54.47 fps 的表现。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PCMark 10 Extended 主要以衡量整机整体的性能作为综合评估标準的测试,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使用情境,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 LibreOffice 进行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和渲染进行测试,Gaming 方面就是以 3DMark 的内容进行。

10900K 搭配 AMD RX 5700XT 获得了总分 9022 分,电脑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着 10874 分,生产力则有 8410 分,在更需要 CPU 运算的数位内容创造项目获得 10307 分,游戏方面则是获得了 18992 分。


↑ PCMark 10 Extended 详细分数一览。


游戏效能方面以 3DMark 进行,搭配 AMD RX 5700XT 显示卡进行测试,在 3DMark Fire Strike 测试中,物理 Physics 分数有着 28871 分;针对 DirectX 12 所设计的 Time Spy 测试,CPU 获得了 13901 分的成绩。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心得结论 : 完善 TB3/USB-C 显示输出方案、可靠优质用料,满足所有创作者的进阶需求

从这张板子上的诸多设计,包含完整的 TB3/USB-C 显示输出方案、10 GbE 网路卡,以及可靠的顶尖用料来说,这些基本上都是创作者所会需要使用到的高速连接介面,在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这张板子上当然都一应俱全。此外在用料方面,纵使 ProArt 系列并不主打超频,VRM 方面一样给到总共 14 个 PowerStage 功率级元件,一样也是毫不手软。

或许会有用户对于底下的通道占用问题比较有疑问,在这样的状况下要使用双显卡与 10 GbE 的网卡的完整速度,势必就得牺牲 TB3 的功能,这部分笔者也是认为如果将 TB3 的通道与第二根 M.2 的 PCI-E 插槽共享频宽相对会比较理想,毕竟创作者如果有大容量的硬碟空间需求,绝大多数也会採用 NAS 作为解决方案,相对的如果占用第二根 M.2 与两个 SATA 插槽,在整体影响上的确相对较少。

整体而言,除了在 TB3 通道佔用上的部分算是个人认为算是可以改善以外,整体而言对于创作者的需求上可以说是都面面俱到,相当完善,以主打创作者需求的主机板来说,在 10 代 Intel 平台的选择上,这张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可以说是不二首选。


来源: ASUS ProArt Z490-CREATOR 10G / 专为内容创作者而生、完整 TB3/USB-C 影像输出方案与 10G 网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