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ROGZENITHEXTREME主机板开箱测试X399之颠极致性能高端扩充[XF]

导读 zenith extreme-2 jpg (76 26 KB, 下载次数: 4)2017-8-14 09:36 上传ASUS ROG 替重返 HEDT 平台的 Ryz

zenith extreme-2.jpg (76.26 KB, 下载次数: 4)

2017-8-14 09:36 上传



ASUS ROG 替重返 HEDT 平台的 Ryzen Threadripper,打造出最极致的 X399 主机板「ROG ZENITH EXTREME」,不仅集结 ROG 主机板之精华,有着一体式 I/O 背板、802.11ac 60GHz 无线与 10GbE 网卡,更将主机板 Q-Code 升级为 OLED 显示,支持 DIMM.2 扩充,更自带 VRM 散热片与主动散热风扇;ROG ZENITH EXTREME 无疑是 X399 主机板之颠峰,不仅有着极致性能,更满载高端扩充功能,接着就来聊聊 ROG ZENITH EXTREME 的特色所在。

规格
尺寸:E-ATX(30.5cm x 27.7cm)
处理器脚位:TR4
晶片组:AMD X399
记忆体:8 x DIMM, MAX 128GB, DDR4 2800(OC)/2666 MHz
扩充插槽:4 x PCIe 3.0 x16(x16/x8/x16/x8)、1 x PCIe 2.0 x4、1 x PCIe 2.0 x1
储存埠:6 x SATA 6Gb/s、1 x M.2_1 Socket 3(PCIe 3.0 x4 & SATA)、1 x DIMM.2(2 x M.2 Socket 3 PCIe 3.0 x4)、1 x U.2
网路:ROG AREION 10G 网卡、Intel I211-AT Gigabit LAN w/ LANGuard
无线:1T1R Wi-Fi 802.11ad 60GHz、2T2R Wi-Fi 802.11ac 2.4/5GHz、蓝牙v4.2
音讯:ROG SupremeFX S1220 8ch Codec、ES9018Q2C DAC
USB埠:8 x USB 3.0(CPU)、1 x USB 3.1(前面板插座)、4 x USB 3.0、2 x USB 2.0、2 x USB 3.1


ROG ZENITH EXTREME 主机板开箱

ROG ZENITH EXTREME 採用 E-ATX 尺寸,用尽 Threadripper SoC 所提供之 PCIe 通道与 I/O 扩充功能,而 X399 晶片组亦毫无保留的提供各式扩充功能;由 CPU 提供 4 通道记忆体,总共 8 DIMM 记忆体插槽,最大可扩充至 128GB,记忆体时脉最高可至 DDR4 3600(O.C),不过一样请选用 Qualified Vendors Lists 中相容的记忆体。

而 CPU 提供的 PCIe x16 插槽共有四组,可支持到四卡 x16, x8, x16, x8 多卡 SLI 或 CrossFireX 显示技术,此外 X399 晶片组还提供 1 组 PCIe 2.0 x4 与 1 组 PCIe 2.0 x1 扩充功能;储存方面,则相当齐全 6 组 SATA 6Gb/s 连接埠,以及 1 组覆盖于 PCH 散热片下方的 M.2 Socket 3 插槽支援 PCIe 3.0 x4 或 SATA 通道,另主机板提供 DIMM.2 扩充 2 组 M.2 Socket 3 PCIe 3.0 x4 插槽,主机板并保留一组 U.2 介面与 PCIe x8/x4_4 共用通道。

网路方面,板载 Intel I211-AT GbE LAN 之外,更额外提供一张 ROG AREION 10G 网卡扩充,另无线方面有着 1T1R Wi-Fi 802.11ad 60GHz 与 2T2R Wi-Fi 802.11ac 2.4/5GHz,亦是目前网路规格最齐全的一张;音讯则是 ROG 当家的 SupremeFX S1220 8ch Codec 搭配 ES9018Q2C DAC,以及 Nichicon Premium 音效电容。

主机板后 I/O 维持着高阶满满 USB 配置,板载一样有前 USB 3.1 插座,并有着 8 组 SoC 提供的 USB 3.0 连接埠于 I/O 背板,而 X399 提供的 USB 3.0 与 USB 2.0 则是板载扩充,同样后 I/O 有着 USB 3.1 Type-A / C 各一。

详细的通道配置,各位可参考下图便可更容易理解,ROG ZENITH EXTREME 是如何使用 SoC 与 X399 所提供的 PCIe 通道、I/O 扩充功能。


↑ 主机板 SoC 通道配置。


↑ 主机板 X399 通道配置。


↑ 主机板外盒,维持着新的 ROG 设计。


↑ 背面则提到 10GbE Lan、802.11ad Wi-Fi、RGB 接头、OLED 显示与 DIMM.2 扩充。


↑ 盒内包装,第一层主机板、第二层配件。


E-ATX 尺寸的 ROG ZENITH EXTREME 主机板,外观上维持着低调的金属灰配色,并有着较大的 PCH 散热片,以及 VRM 散热片透过热导管至后 I/O 区,而 I/O 外壳上则有着散热开孔;整张主机板较特别之处,莫过于 CPU 双 8-pin 供电插座,设置于主机板右上角,这侧还多了一根 DIMM.2 插槽。

主机板背面,则有着半边金属背板保护,而在 VRM 后方亦有着散热片覆盖。


↑ 主机板正面外观。


↑ 主机板背面则有着双背板。


TR4 脚位的 Ryzen Threadripper 有着 4096 根接点 2 Socket 设计,使得处理器的脚座含扣具,佔用了相当大的主机板空间,使得主机板配置上有些许调整;于处理器两旁,共有 4 通道 8 DIMM 记忆体插槽,安装上一样是建议双通道 DIMM_A1、DIMM_C1、四通道 DIMM_A1 / B1 / C1 / D1,同样是以外每个通道于主机板外侧的记忆体开始安装。


↑ 主机板处理器与记忆体。


在主机板右上角,除了原本的主机板 24-pin 供电之外,还有双 CPU 8-pin 供电,以及 DIMM.2 专用插槽;而主机板的电源开关、重开机按钮亦设置于这区,但老实说装上 24-pin、双 8-pin 供电之后,会让这区有点挤;图片中亦可看到前置 USB 3.1 插座。

另外,较特别的是 24-pin 供电旁的 4 DIP 开关,可用来控制 4 组 PCIe 插槽启用或关闭,这功能可让各位在安装多显示卡时,无须移除显示卡就能依序检查显示卡,是否正常被电脑给侦测到;4 DIP 开关下方有着 4 颗 Q LEDs,可显示目前主机板开机进度(CPU、DRAM、VGA、BOOT)。

此外 24-pin 供电下方,则提供 Probelt 电压侦测点,可让超频玩家测量 Vcore、NB_SOC、1.8_PLL、DRAM_AB、DRAM_CB、SB 等电压状态。


↑ 主机板右上角供电区域。


↑ CPU 供电 VRM 区。


主机板右下方,有着 6 组 SATA 6Gb/s、U.2 等连接埠,并支持 SATA RAID 0,1,10 等磁碟阵列组合;此外 U.2 则与最后一条 PCIe x8/x4_4 共用通道。SATA 连接埠上方,则是内接 USB 3.0 插座。


↑ 主机板右下方 I/O。


主机板 PCIe 插槽,共有 2 组 PCIe x16、2 组 PCIe x8,可用来安装至多 4 张显示卡 SLI 或 CrossFireX;另外 PCIe x4 与 PCIe x1 则是使用 X399 晶片组提供的 PCIe Gen2 通道;在最后一条 PCIe 插槽下方,则有着大 4-pin 供电,若各位在安装多显示卡装置时,可连接此电源让 PCIe 供电更稳定。

PCH 散热片,则有着髮丝纹与镜面设计,卸下散热片上的 3 颗螺丝后,即可找到板载的 M.2 插槽,支持 PCIe 3.0 x4 或 SATA 通道,且散热片附有 M.2 的散热胶,可替 M.2 SSD 进行散热;至于 PCH 散热片下方,则有着 LN2 mode jumper、Slow mode switch、PCIEX16 Switch、RSVD switch、Retry button 等超频使用的功能。


↑ 主机板 PCIe 功能。


↑ PCH 散热片下,隐藏着 M.2 散热胶与插槽。


主机板后 I/O 则是给好给满,CPU 提供的 8 组 USB 3.0 全部用上,并有着 USB 3.1 Type C / A 各一,以及 RJ45 网路埠、Wi-Fi 天线等;主机板的 8 通道 3.5mm 音源接头,会亮起不同的灯光,让玩家在连接音响、耳机时可透过颜色来分辨并安装。

而 ZENITH EXTREME 同样採用一体式 I/O 背板,不仅更好看之外,在安装电脑时也不会忘了装上 I/O 背板,更能够有效增强后方 I/O 结构,并让线材的接头能与连接埠更紧密接触,提升 ESD 保护性。

此外,打开 I/O 外壳后,会发现内部有着散热片与风扇,这组散热片是从 VRM 延伸过来,可用来替 VRM 进行散热之用。


↑ 主机板后 I/O。


↑ VRM 散热片延伸至 I/O 区域,并配置风扇散热。


↑ 电源通电,未开机的状态下,音源孔的灯光就会亮起,让玩家连接耳机、喇叭时更方便。


ROG ZENITH EXTREME 主机板用料

紧接着便来细看主机板上的 CPU、RAM VRM 与板载晶片等用料。


↑ 退去外壳与散热片,ROG ZENITH EXTREME 主机板。


↑ 主机板完整背面。


↑ 记忆体侧 2 相数位供电,Digi+ ASP 1103。


↑ 另一侧记忆体 2 相数位供电,Digi+ ASP 1103。


↑ CPU 侧 Digi+ EPU ASP14051 数位供电。


↑ CPU 採数位 8 相供电设计,IR 3555M 控制晶片、10K Black Metallic 电容、MicroFine Alloy Chokes 电感。


↑ CPU 后方供电元件。


↑ 后方 I/O 晶片,左起 ASMEDIA ASM3142 USB 3.1 晶片;右 Intel I211-AT 网路晶片,并有着 LANGuard 保护,LANGuard 整合信号耦合技术、表面贴合电容、电涌保护、静电保护等功能。


↑ ROG 晶片,可能是 Keybot II 键盘巨集晶片。


↑ ITE IT8665E 环控晶片。


↑ 音效晶片,ROG SupremeFX S1220 8ch Codec 搭配 ES9018Q2C DAC,以及 Nichicon Premium 音效电容。


↑ 3 相数位供电,提供给 TR SoC 电源使用。


↑ ROG 晶片。


↑ TPU 晶片,可协同 EPU 与时脉产生器,提升 CPU 超频能力。


↑ ICS 9VRS4883BKLF 时脉产生器。


↑ AMD X399 晶片。


↑ AURA 晶片。


↑ I/O 外壳、背板、PCH 散热片都备有 AURA 灯光电路版;而 VRM 散热器,则透过热导管连接并带有风扇进行散热。


ROG ZENITH EXTREME 主机板配件

配件方面则是相当齐全,有着基本的 SATA 线、热敏电阻、SLI 桥接器、Fan Hub 等,以及 ROG 专属的大张贴纸。


↑ 主机板基本配件。


DIMM.2 安装方式就像记忆体一样,只不过它是使用记忆体插槽,但提供的是 2 组 M.2 插槽,支持 PCIe x4 通道;DIMM.2 亦可安装热敏电阻来监控 SSD 温度,且有着资料传递的指示灯。


↑ DIMM.2 可扩充 2 组 M.2 PCIe x4 SSD。


ROG 显卡支撑架,可锁在机壳 PCIe 的螺丝上,可支撑 15kg 的重量,安装也相当容易,架子上方附有橡胶垫可称住显示卡。


↑ ROG 显卡支撑架。


无线天线,新款的造型相当好看,像是战斗机的机翼一般。安装时须注意,黑色的天线是 1T1R 的 802.11ad 使用的天线,另一组是 2T2R 的 802.11ac 使用的天线。


↑ 外接天线。


灯条延长线方面,则有提供 3 针数位灯条与一般 4 针 RGB 灯条的延长线,让玩家在组装电脑时,可将风扇、机壳等 RGB 针脚连接至主机板,并透过 AURA Sync 同步灯光效果。


↑ 灯条延长线。


ROG AREION 10G 网卡,採用 Aquantia AQtion AQC107 10Gb Ethernet 控制器,让玩家可直接生极致 10GbE 内网。


↑ ROG AREION 10G 网卡。


ROG ZENITH EXTREME BIOS 设定

BIOS 预设启动至 Extreme Tweaker,玩家可透过 Ai 超频调整 CPU、RAM 时脉与电压,而进阶的 BIOS 页面中,则有各项板载装置设定;AMD 平台可透过 D.O.C.P. 来启动记忆体 X.M.P. 支援,此外更可自行调整 CPU Core Ratio;此外,玩家更可手动调整 Ryzen Threadripper 的 Memory Access Mode 的设定:Local 或 Distributed 模式。


↑ BIOS 摘要首页,可设定语言以及检视 BIOS 版本资讯。


↑ Extreme Tweaker 可调整 Ai 超频模式,针对 CPU、RAM 时脉、电压进行超频。


↑ Memory Access Mode 设定。


↑ 进阶设定项目。


↑ 内建装置设定,可控制板载功能的模式或关闭。


↑ 内建装置设定。


↑ 监控温度、转速。


↑ 启动设定选单。


↑ BIOS 工具。


ROG 附加软体 软硬兼施

ROG 除了硬体强悍之外,更提供玩家各式软体应用,软硬兼施提供玩家最好的电竞体验,诸多软体中像是 AI Suite:可用来管理主机板 TPU、EPU、Fan Xpert…等管理工具,并监控水冷、风扇等资讯;GameFirst IV:网路优化软体,可自动依据应用类型来排序优先权,并利用 LAN + Wi-Fi 来保证游戏连线品质;Sonic Studio 与 Sonic Radar 则是用来控制主机板音效,以及将游戏音效对应至方为雷达上的超强硬用;除此之外,更提供 RAMCache、CloneDrive 等免费软体,让玩家可透过记忆体加速磁碟,或透过电脑来複製磁碟。


AURA Sync

如今华硕旗下具备 AURA RGB 灯效的产品已相当多,像是 ROG Claymore 机械式键盘、ROG Spatha、Gladius II、Pugio 等电竞滑鼠,以及 STRIX 显示卡与 ROG、STRIX 主机板等产品;倘若各个产品都独自亮灯,那充其量就是台电子花车而已,因此华硕将其整合,让主机板统一灯号,达到各个装置同步灯光效果。

主机板提供了 AURA Sync 软体,除了可用来控制主机板各部位灯光之外,也能统领显示卡、键盘、滑鼠等周边,达到灯效同步,昇华灯光装饰作用,甚至连 RAM 记忆体的灯光都可一同控制。

AURA Sync 设定上,用户可在诸多灯效磨中切换,并设定哪些装置要同步灯效,而在效果设定中则会有色彩圈,让玩家可自行调整灯光颜色,设定好之后按下 Apply 即可,若使用预设则是使用色彩循环模式。


↑ AURA Sync 软体可控制主机板灯光,更可同步各式各样具备 AURA 灯效的装置,达到统一灯光的效果。


↑ 主机板灯光效果。


↑ 主机板灯光效果。


LIVEDASH

ROG ZENITH EXTREME 导入 OLED 显示器,在开机时 OLED 会显示开机状态与除错灯号,而当开机后则可透过 LIVEDASH,来设定 OLED 显示器的显示资讯,例如 CPU 频率、温度、风扇资讯等等,除硬体监控之外亦可自行设定 Gif 图档,让 OLED 显示器秀出不同的图案。


↑ LIVEDASH 硬体监控资讯。


↑ 自定图档。


↑ 透过 OLED 显示资讯,让玩家更容易了解电脑目前的状态。


AI Suite 3

AI Suite 集成 TPU、EPU、DIGI+ 电源控制,以及风扇控制 Fan Xpert 4,让玩家可以透过这套软体来控制、微调电脑设定;并有着 5-Way 优化功能,可自动将电脑调节为性能模式提升效能。


↑ AI Suite 3 可控制主机板提升效能。


GameFirst IV

为了提升玩家进行游戏时的网路顺畅到,华硕採用自行开发的 GameFirst IV 网路优化软体。GameFirst IV 基本上无须任何操作,预设採智慧模式运作,会依据应用优先权来调整封包,以达到顺畅网路游戏体验,而在新版本中更可结合 Wi-Fi,将浏览器、Line 等应用设定为使用 Wi-Fi 频宽,而游戏或者影片串流,则可继续使用乙太网路来连线。


↑ GameFirst IV 会依据内建的优先权,来优化网路封包,让游戏顺畅运行降低延迟;并可结合双网路,分配应用程式使用的网路通道。


Sonic Studio III & Sonic Radar III

新一代的 Sonic Studio III 软体,除了可透过 Sonic Studio Effects 强化音效之外,更强的是能够依据不同应用,来指定音效输出的路径,例如:用电脑观看电影时,可以直接透过 HDMI 输出影音讯号给扩大机,而扩大机再分别将音讯出给音响、影像输出给电视使用;而当在游戏时,也可以自动将游戏音讯,输出给电竞耳机,让玩家无须手动切换,一切音效管理通通交给 Sonic Studio III 即可。


↑ Sonic Studio 基本设置,可开启 Sonic Studio Effects 强化音效。


使用上,Sonic Studio III 会自动侦测应用程式,接着在高级设定当中,将 DEVICE ROUTING 给开启之后,就能依据不同应用来选择输出的音讯装置;且可以依据不同应用来设定音效与等化器,并可将设定储存起来进行备份。


↑ 高级设置中,可依据应用程式来调整音效路由,让不同应用输出至不同的音效装置。


↑ 录音强化功能。


Sonic Radar III 则是分析游戏音讯,并透过雷达显示,将声音的方位给「指示」出来,对于需要听音辨位的游戏,这功能对于初学者可以说是相当强大,新版本的 Sonic Radar III 提供了雷达、3D 指针与信号显示器,让玩家可以看见声音方位;Sonic Radar III 在《斗阵特攻》游戏当中也相当有效,不论敌友只要声音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显示在雷达上,而在软体的编辑页面当中,也能设定图像的透明度与位置,喜爱射击游戏的玩家,但又是听力苦手的玩家,可以试着用这套软体来试试。


↑ Sonic Radar III 游戏测试影片。


↑ Sonic Radar III 效果预览,玩家可先播放音乐,试试效果;编辑页面中,则可调整雷达、3D 指针与信号的颜色、位置等属性。


↑ 设定页面中,会自动扫描启动的游戏,若支援的游戏则会列在此清单中。


↑ 预设开启 Sonic Radar III 与支援的游戏后,启动游戏就会看到雷达指示,若各位想手动开关,则有热键可以设定与使用。


↑ 设定中更提供音效引擎调整功能。


CloneDrive

可以让玩家複製或对拷 HDD 和 SSD,若各位发现硬碟最近出现噪音、不稳定,或透过软体检查时发现问题时,就能透过 CloneDrive 对硬碟进行 1:1 複製;或当各位想将系统升级成更大容量的 SSD 时,完全不需要重新安装系统,即可透过 CloneDrive 来进行複製,除複製之外也能将硬碟的资料,转存成映象档来保存。


↑ CloneDrive 使用时,只要选择好来源磁碟,以及目的磁碟之后,就能开始对拷,操作相当简便。


RAMCache II

此软体,可以对电脑中的主要磁碟,进行记忆体快取,换句话说就是将一小部分的记忆体,当作磁碟的前级缓冲区,如此一来就能加速磁碟的读/写速度;而操作上,只需选择预加速的硬碟,以及设定快取记忆体容量,容量多寡与各位系统记忆体有关,设定个 1GB 就已相当够用。


↑ RAMCache II,指定硬碟后选择容量即可,操作相当简单。


↑ 挂上 RAMCache 后的性能。


RAMDisk

则可将系统记忆体分配出一小区块做为磁碟来使用,可用来提升程式快取档案的速度,但也需注意虚拟的 RAMDisk 关机后资料会消失,因此该软体会自动回存 RAMDisk 的资料至系统碟当中,使得关机速度会变慢,但可让玩家有着超高速的储存池可使用。


↑ RAMDisk 设定。


Keybot II

纵使玩家使用一般无巨集的机械式 / 薄膜键盘,只要将键盘 USB 连接在主机板后方 Keybot USB 埠之后,即可透过此软体来自定义键盘 F1-F10 的按键功能,指派巨集、字串、功能或捷径等按键,这也是 ROG 提供给玩家的超值附加功能。


↑ Keybot II 可让一般键盘,成为支援按键自定义的巨集键盘。


ROG ZENITH EXTREME 主机板效能测试

效能测试方面,则使用常见的几套软体来测试效能。处理器使用 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设定上採用主机板预设自动超频设定,以下分数提供给各位参考。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主机板:ASUS ROG ZENITH EXTREME
记忆体: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 8GB*4-3200
显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 FE
系统碟: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电源供应器:Antec TruePower 1200W
作业系统:Windows 10 Pro 64bit


CPU-Z 检视 AMD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 完整资讯,处理器代号 Threadripper,为 14nm 製程的 16 核心 32 线程处理器;主机板使用 ASUS ROG ZENITH EXTREME,X399晶片组;记忆体为 4 DIMM 四通道 3200MHz;接着透过,CPU-Z Bench 进行测试,1950X 单线程 453.7 分、多线程 8745.8 分。


↑ CPU-Z 处理器资讯。


使用 CPUmark 99 测试,1950X 获得了 614 分;接着再使用 wPrime 测试处理器的多线程运算能力,预设 4 Thread 进行测试 32M 花了 10.02 秒计算、1024M 则要 310.7 秒,接着将多线程改为 32 Thread 再测试一遍,32M 只需 4.9 秒计算、1024M 则要 55.8 秒就完成。

而 CINEBENCH R15 测试,单 CPU 获得 155 cb,多核心运算 2964 cb,多核心运算能力比起单核强了 19.12x。


↑ CPUmark 99 测试 614 分。


↑ wPrime 测试,32 Thread 32M – 4.9s、1024M – 55.8s,4 Thread 32M – 10.0s、1024M – 310.7s。


↑ CINEBENCH R15 测试,CPU Single Core 155 cb,CPU 2964 cb。


Corona Benchmark 则是相当容易操作的测试工具,主要是透过 CPU 运算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1950X 花费 82 秒完成渲染。


↑ Corona Benchmark 82 秒。


V-Ray Benchmark 可分别测试电脑的 CPU 与 GPU,对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的运算速度,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1950X 花费 46 秒完成渲染。


↑ V-Ray Benchmark 46 秒。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四通道记忆体,运行在 DDR4-3200 MHz 时脉,记忆体读取 75,155 MB/s、写入 87,693 MB/s、複製 77,267 MB/s、延迟 93.0ns。


↑ AIDA64 记忆体测试。


压缩测试,先使用 WinRAR 进行测试速度为 13,243 KB/s,而 7Zip 测试则有着 71029 MIPS 的表现。


↑ Winrar 测试 13,243 KB/s。


↑ 7Zip 测试 71029 MIPS。


CPU 影音转档方面,使用 X264 FHD Benchmark 进行测试,1950X 有着每秒 60.1 fps 的处理能力;而 X265 FHD Benchmark 则有 37.9 fps 的表现。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储存测试,则针对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进行测试,以 SSD 960 PRO 作为系统碟,并使用 CrystalDiskMark 测试,循序读取 3,446 MB/s、写入 2,001 MB/s,4K 读取 446.6 MB/s、4K 写入 392.9 MB/s;而 Anvils 测试,4K QD16 随机读写分别是 146K、312K IOPS。


↑ SSD 960 PRO CrystalDiskMark。


↑ SSD 960 PRO Anvils。


另外,针对连接在 PCIe 插槽的 Intel SSD 750 进行测试,CrystalDiskMark 循序读取 2,322 MB/s、写入 993 MB/s,4K 读取 484.4 MB/s、4K 写入 410.4 MB/s;而 Anvils 测试,4K QD16 随机读写分别是 139K、226K IOPS。


↑ SSD 750 CrystalDiskMark。


↑ SSD 750 Anvils。


PCMark 10 测试,于 Extended 完整测试中获得 7,565 分,其中 Essentials 基本电脑测试中获得 7,664 分,整体电脑在程式启动、视讯会议、网页浏览等基本操作上相当顺畅;而在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中,则获得 6,826 分,于试算表、文书输入等操作表现上也相当顺畅;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获得 9,010 分;而 Gaming 游戏上则获得 18,775 分。


↑ PCMark 10 测试。


绘图效能测试,搭配 NVIDIA GTX 1080 Ti FE 显示卡进行测试,而 3DMark Fire Strike 测试中,物理 Physics 分数有着 26,772 分,效能约为 84.99 fps,而在不同解析度下的 Fire Strike Extreme 与 Ultra 测试中分数相当。


↑ 3DMark Fire Strike Physics 26,772分、84.99 fps。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Physics 26,817分、85.13 fps。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Physics 26,910分、85.43 fps。


针对虚拟实境 VR 则使用 VRMark 进行测试。VRMark 基本标準测试的 Orange Room,获得了 7,443 分的成绩,平均 frame rate 达 162.26 fps;而更严苛的高阶测试 Blue Room,获得了 3,035 分,平均 frame rate 达 66.17 fps。


↑ VRMark Orange Room 7,443 分。


↑ VRMark Blue Room 3,035 分。


而 Unigine 游戏引擎的 Heaven 测试于 Extreme 设定下获得平均 159.0 fps、Valley 平均 108.5 fps,而最新的 Superposition 1080p Extreme 测试则是平均 39.78 fps。


↑ Unigine Heaven 159.0 fps。


↑ Unigine Valley 108.5 fps。


↑ Superposition 1080p Extreme 39.78 fps。


超频方面,定频 4 GHz 下有着明显的性能提升,只不过想上 4.1GHz+ 似乎不是那么容易,也可能是目前散热器无法压住温度的关係所致。


↑ 4GHz 超频设定。


ROG AREION 10G 与 802.11ad 60GHz Wi-Fi 测试

测试使用两台 10GbE 电脑连接至 QNAP QSW-1208-8C 交换器,透过 iPerf3 –c server ip –w 100M –t 120 –i 10 进行测试,两台电脑 10GbE 户传速度平均约在 6.83 Gbps;接着换成对 NAS 存取档案测试,测得循序读取 1162 MB/s、写入 1184 MB/s 之速度,让玩家可升级内网至 10GbE 的网速。


↑ 10GbE iPerf3 测试。


↑ 10GbE NAS 测试。


至于 802.11ad Wi-Fi 测试,则是採用 NETGEAR R9000 做为无线路由器,而主机板则使用 60GHz Wi-Fi 与路由器连接,透过 iPerf3 –c server ip –w 100M –t 120 –i 10 进行测试,而 Server 端则是使用 10GbE LAN 与 R9000 连接。

测试结果,单 1T1R 60GHz 的 11ad Wi-Fi,连结速度可达 4.6Gbps,而实际传输可达 2.27 Gbps 速度,比起 1Gbps LAN 还要快上许多。


↑ 802.11ad 60GHz Wi-Fi 测试。


总结

ROG ZENITH EXTREME 集结了华硕主机板的各项心血,有着一体式 I/O 背板,以及 DIMM.2 的新设计,更加入 802.11ad 60GHz Wi-Fi 与 10GbE LAN 的连线能力,可谓目前功能最多、网路技术最齐全的一张主机板。

性能方面也能满足 Ryzen Threadripper 的需求,给到双 8-pin CPU 供电,让超频玩家可挑战 Threadripper 的极限;扩充方面 4-Way SLI / CrossFireX、3 组 M.2 NVMe SSD,亦可满足多卡专业绘图,或需要高速储存的用户,只可惜目前 AMD 还尚未支援 NVMe SSD RAID 功能。

X399 主机板目前最狂的就这张 ROG ZENITH EXTREME。

来源: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主机板开箱测试 / X399 之颠 极致性能 高端扩充 [XF]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