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之战IntelCorei9-11900K与i5-11600K测试报告挑战14nm的极限

导读 14nm 的最终之战,第 11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核心架构升级,再挤出 19% IPC 效能提升,新一代 i9-11900K 更以 Thermal Vel


14nm 的最终之战,第 11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核心架构升级,再挤出 19% IPC 效能提升,新一代 i9-11900K 更以 Thermal Velocity Boost 与 Adaptive Boost 技术,达到单双核 5.3GHz、全核 5.1GHz 的高时脉,想与 Ryzen 再次较劲,至于这次能否夺回最强游戏处理器之美名,还是稳收最高时脉处理器之封号,这就一边测一边聊了。


第 11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处理器:降至 8 核、i9 全核狂超

代号 Rocket Lake 的第 11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处理器,採用着新一代 Cypress Cove 核心架构,更加入 AVX-512 指令、PCIe 4.0 等新功能,并达到 19% IPC 效能提升;内显 Intel UHD graphics 也採用 Intel Xe 绘图核心架构,支援新的影音编码 10bit AV1、12bit HEVC、E2E compression 与 HDMI 2.0、HBR3 输出功能。

但在 LGA 1200 脚位、14nm 製程、Cypress Cove 核心架构之下,还要塞下 iGPU 内显,使得这代 i9 最高只能有 8 核心的规格。




第 11 代 Intel Core i9 与 i7 同为 8 核心、16 执行绪处理器,i9-11900K 与 i7-11700K 同样都是 125 TDP 热功耗,而两者的差异则在预设、Turbo、All Core 时脉的不同;而这代 i9-11900K 与 KF 系列,更独家具备 Thermal Velocity Boost 与 Adaptive Boost 技术。

换句话说,i9-11900K 有着比喻社更高的超频时脉,而 i7-11700K 则是标準 8 核心的规格,因此 i9-11900K 美金报价 $539 元硬是比 i7-11700K 的 $399 美贵了不少。


↑ 第 11 代 Intel Core i9、i7 规格。


i5 系列则维持 6 核心、12 执行绪,并有着 i5-11600 / K / KF、i5-11500 与 i5-11400 等系列,除两颗 K 系列超频处理器为 125W TDP 之外,其余都是 65W TDP 的产品,而 i5 则只支援 Turbo 2.0 技术,像是 i5-11600K 最高 4.9GHz Turbo,倘若要上 5GHz 只能自己超频了。


↑ 第 11 代 Intel Core i5 规格。


入门的 i3 系列则是 4 核心、8 执行绪,一样有着相当多的规格可选,并有着更入门的 Pentium Gold 的 2C4T 等系列。


↑ 第 11 代 Intel Core i3、Pentium Gold 规格。


Intel 500 系列主机板:H570 与 B560 可超记忆体

这代处理器将提供 20 条 PCIe 4.0 通道,提供显卡 PCIe 4.0 x16 或 x8/x8 配置,并有着 CPU 直通的 PCIe 4.0 x4 SSD 可扩充;此外,以往只有 Z590 主机板,才能支援 K 系列处理器与记忆体超频,而这代 H570 与 B560 则开放记忆体 DRAM 超频功能。

至于 Intel 500 系列晶片组之主机板 Z590、H570、B560 与 H510,已经陆续在通路上架,支援第 10 代与第 11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并有着原生 USB 3.2 Gen 2×2 20Gbps 连接埠、DMI Gen 3.0 x8 通道升级,以及完整支援第 11 代处理器的 20 条 PCIe 4.0 通道。


↑ 500 系列新功能。


↑ 11 代 CPU + 500 晶片组所有功能。


500 系列晶片组包含:Z590、H570、B560 与 H510,差异在是否支援 CPU、DRAM 超频、PCIe 通道、USB、SATA 等 I/O 数量。

Z590 最高有着 24 条晶片 PCIe 3.0 通道、6 个 SATA 与最多 3 个 USB 3.2 Gen 2x2、10 个 USB 3.2 Gen 1 输出,此外还支援 CPU PCIe 通道切换为 1x8+3x4 的组合,这也是为何普遍高阶 Z590 主机板,纷纷提供 4 个 M.2 扩充的原因之一。

而 H570 与 B560 则调降 PCIe、USB I/O 数量,但对于一般电竞、文书用途,其实 B560 的规格与性价则比较符合玩家所需;至于最入门的 H510 相对 I/O 数量最少,但若搭配 i3 或 Pentium Gold 也不是不可。


↑ Z590、H570、B560 与 H510 规格。


这代 H570 与 B560 晶片组,则解锁记忆体超频功能,不论搭配的是 10 代或 11 代处理器都可超记忆体 ,玩家也可选择搭配 DDR4-3200 MHz 以上的 XMP 高时脉记忆体,获得更好的整体效能表现。

只不过玩家在选择第 10 代、第 11 代处理器,搭配 400 或 500 系列主机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 10 代 CPU 搭 500 主机板:这组合会遇到板子第一根 M.2 无法使用,因为大部分主机板厂商,都将 500 系列板子的第一根 M.2,设计为 CPU 直通的 PCIe 4.0 x4 通道,倘若搭配 10 代处理器则会遇到少一个 M.2 的问题。
第 11 代 CPU 搭 400 主机板:这组合的问题在于 400 系列板子是否完整支援 PCIe 4.0 x16 显卡与 PCIe 4.0 x4 SSD,以及只有 DMI 3.0 x4 总线,倘若用不太到这组合也就没问题了。


Core i9 独享 Thermal Velocity Boost 与 Adaptive Boost 技术

这代 Intel Core i9-11900K / KF 独有 Thermal Velocity Boost(TVB)与 Adaptive Boost(ABT)超频技术;简单来说,TVB 是当 CPU 温度低于 70°C 时,可将 CPU 的 1-2 个核心超频至 5.3GHz,而 ABT 则是当 CPU 温度低于 100°C 时,可将 3-8 核心超频至 5.1GHz。

也就是说 i9-11900K 在开启 ABT 功能且散热器够力的情况下,可达到单双核 5.3GHz、全核 5.1GHz 的超频时脉;换句话说,i9-11900K 则是特挑的高时脉处理器,倘若懒得手动超频、调整 BIOS 设定的玩家,则可考虑这颗。




只不过,Adaptive Boost(ABT)目前预设都是「关闭」的状态,需自行在 BIOS 当中将 Intel 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 设定为开启,并且散热器要有足够的压制力,才可确保 CPU 在低于 100°C 时将 CPU Turbo 至全核 5.1GHz 的时脉。


↑ Intel Adaptive Boost Technology 设定。


测试时 PCMark 10 整段测试下纪录着最低 5.1GHz 与最高 5.3GHz 的 TVB 与 ABT 时脉,换句话说在轻度、短时间负载下,要达到这散热要求并不会太难;不过,重负载的 Cinebench R23 CPU 测试下,时脉则在 5.0-5.1GHz 变动、温度则压在 84°C 的状况。


↑ 轻负载达到 TVB 与 ABT 时脉相对容易。


↑ 但重负载下 CPU 要稳在 5.1GHz,似乎还有着调教空间。


预设 PL1、PL2、Turbo 功耗限制

Intel 处理器预设上有着 PL1、PL2 与 Turbo 时间的功耗限制,这主要会影响多核心应用效能,像是 CPU 渲染、运算等工作,而部分高阶 Z490、Z590 主机板预设上也将这功耗限制关闭,或者提供独立选项让玩家自行调整。

i9-11900K 预设上 PL1 125W、PL2 250W、Tau 56s,玩家可在 BIOS 当中找到功耗设定选项,只不过每一家 BIOS 设定步骤不同,以华硕为例在 Extreme Tweaker 页面中,则提供「华硕多核心增强」选项,设定为 Enabled 则是解除所有限制。

而在内建 CPU 电源管理中,则可找到 PL1、PL2 与 Tau 的个别设定项目,倘若要获得完整 i9 效能,则要将功耗限制关闭,但也要注意 CPU、VRM 的散热是否到位,倘若温度压不住也会让 CPU 自动降频。


↑ 华硕多核心增强。


↑ 功耗限制。


i9-11900K、i5-11600K 测试平台与设定

这波解禁测试 Intel 一样提供 i9-11900K 与 i5-11600K 处理器作为测试,除搭配对手 5900X、5800X 与 5600X 外,也加入上一代 i9-10900K、i7-10700KF 与 i5-10600K 作为一同测试的比较处理器。


↑ Intel 媒体测试包装。


↑ Intel Core i9-11900K 与 i5-11600K。


由于採用 Cypress Cove 核心与 Gen 12 Xe 绘图核心,再加上温度表现确实比上代严苛,因此这代处理器金属外壳则又打磨降低高度,藉此换来更好的散热状况。


↑ Intel Core i9-11900K 与 i5-11600K。


↑ 第 11 代 Intel Core 核心架构。


测试平台则使用 ROG MAXIMUS XIII HERO 与 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 两张主机板,记忆体则是 G.SKILL DDR4 8GB*2 3600MHz,系统碟为 SSD 960 PRO 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显示卡,散热器则使用 NZXT X72 360mm 水冷散热器。

测试时,都开启 XMP 记忆体 DDR4-3600;Intel 平台都解除功耗限制并开启 Adaptive Boost;AMD 平台则将 PBO 设为 Auto。


↑ 测试平台。

ROG MAXIMUS XIII HERO BIOS 0610
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 BIOS 3302
Windows 10 Pro 20H2
NVIDIA 461.72
Resizable BAR Enable


CPU-Z 处理器效能 Cinebench、VRay 渲染测试

CPU-Z 检视 Intel Core i9-11900K 与 i5-11600K 处理器资讯,代号 Rocket Lake 的 14nm 製程处理器,这代 i9 为 8 核心 16 执行绪、i5 则是 6 核心 12 执行绪,K 系列预设 125W TDP 热功耗设定,搭配 ROG MAXIMUS XIII HERO 主机板测试,BIOS 已更新至 0610,记忆体则是双通道 DDR4-3600 8GB*2。


↑ CPU-Z i9-11900K。


↑ CPU-Z i5-11600K。


首先 CPU-Z 的 CPU 效能测试,多执行绪测试下 i9-11900K 获得 7068 分、i5-11600K 获得 4779 分,相当于对比的 5800X 与 5600X 效能,但多核稳输 5900X;而这代单执行绪则是 i9-11900K 以 712.7 分夺冠。


↑ CPU-Z,越高越好。


CINEBENCH R20,由 MAXON 基于 Cinema 4D 所开发,可用来评估电脑处理器的 3D 渲染性能,这也是目前可快速评比 CPU 多核心运算性能的可靠测试软体。

i9-11900K CPU 获得 6339 分的成绩,赢过同核心的 5800X,更与 10 核心的 i9-10900K 旗鼓相当;i5-11600K 则以 4297 分小输 5600X;单核效能一样由 i9-11900K 夺冠。

i9-11900K 多核心比起 i9-10900K 小输 0.8%,但比 i7-10700KF 多了 28% 的效能;i5-11600K 则比上代 i5-10600K 提升 19% 效能。


↑ CINEBENCH R20,分数越高越好。


CINEBENCH R23 与 R20 测试情境相同,採用新的编译器,并有着压力测试功能,玩家可自订 Minimum Test Duration 时间,例如 10 或 30 分钟测试电脑的稳定性;不过 R23 的成绩无法与 R20 一起比较。

i9-11900K CPU 获得 16486 分的成绩,赢过同核心的 5800X,也高过 10 核心的 i9-10900K;i5-11600K 则以 11173 分小赢 5600X;单核效能则由 i9-11900K 以 1674 分居冠。


↑ CINEBENCH R23,分数越高越好。


Corona Benchmark 则是相当容易操作的测试工具,採用 Corona Renderer 1.3 渲染器进行测试,比较处理器的渲染速度与 Rays/s 的效能,评分为计时以秒为单位。

i9-11900K 以 1 分 21 秒的速度,小赢 5800X 但比起 10 核 i9-10900K 还是慢了 1 秒;i5-11600K 则需要 2 分钟的时间才能完成。


↑ Corona Benchmark,时间越短越好。


V-Ray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开发,V-Ray 是基于物理法则所设计的光线渲染软体,而此工具可针对 CPU 进行光线追蹤的渲染图像的运算效能测试,CPU 评分以 vsamples 每秒计算数为单位。

结果也是 i9-11900K 以 12,294 的成绩赢过 5800X 与 i9-10900K,但一样不敌 5900X;i5-11600K 以 8288 分小输 5600X,更比上一代 i5-10600K 有着更好的成绩。


↑ V-Ray Benchmark,越高越好。


POV-Ray 则是另一套免费的光线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运算能力,来计算光影与 3D 影像的渲染。

这套则是 i9-11900K 成绩 5039.9 PPS,但却输给 5800X 与 i9-10900K;同样 i5-11600K 则是 3457 PPS 输给 5600X。


↑ POV-Ray,越高越好。


Blender 是跨平台、开放源码的 3D 创作工具,支援着各种 3D 作业: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与 Motion Tracking 等。而测试,则以 Blender Benchmark 2.92 进行 Demo 专案的渲染工作测试。

测试运算时所花费的时间,以秒为单位时间越短越好,这测试结果也是一样 i9-11900K 比起 10 核心的 i9-10900K 有着更快的运算速度,与 5800X 相比也是快了不少,但一样无法与 5900X 相比。


↑ Blender,越快越好。


小结:i9-11900K 与 i5-11600K 在升级核心架构后,藉着 IPC 提升在单核、多核运算下效能有着明显提升,亦可与同核心的 5800X、5600X 相提并论,甚至靠着 5.1GHz 时脉加成,让 i9-11900K 也可与 10 核心 i9-10900K 相提并论。

但若要论多核心效能,目前还是 Ryzen 的天下,毕竟 5900X 还只是二哥。


PR 影片输出、H.264 / H.265 与 LR 测试

自 Adobe Premiere Pro 正式导入 GPU 加速后,对于影音剪辑编辑、回放、输出等工作,已经不再是 CPU 单独的工作,且导入 GPU 加速后的速度提升确实相当显着,因此在测试时无法以影片输出速度来判断那颗处理器适合影音创作者。

测试使用 FinalAdjusted_MPE_4K 专案,片源是 4K30fps 的 MV 专案,除了套用一些特效之外片常约 3 分钟,专案设定採用 Mercury Playback Engine GPU Acceleration。

输出 H.264 或 H.265 编码时,Premiere Pro 的 Software 编码 CPU 使用率大于 GPU,这也可测试初不同 CPU 的输出效能,但使用 Hardware 编码下则是直接调用 GPU 编码器,除 GPU 使用率大于 CPU 外,输出的时间差异仅在几秒内。

这测试结果只能说目前 GPU 加速是影音编辑、输出、转档的趋势,因此也难以影片输出时间来评定哪颗处理器适合影音剪辑的电脑用,关于这段的测试方式还需要点时间研究该如何设计测试方式,才能更有效的传达这综合电脑效能下的影音剪辑、输出工作。


↑ Premiere Pro 输出。


若使用 HandBrake 处理 4K60fps AVC MP4 格式的片源,转输出为 H.264 / H.265 MKV 2160p60 的影像时,单纯只靠 CPU 运算速度相对慢,但也可比较出 CPU 的效能差异。

i9-11900K H.264 40.6 FPS、H.265 12.5 FPS 与 5800X、i9-10900K 相当;但从目前软体的发展来看,藉由 GPU 加速影音转档输出以成必然,因此这段效能测试也只能当作参考,要如何更好测量电脑的影音编辑输出效能,这还要稍微研究下。


↑ HandBrake,越快越好。


照片转档则以 Lightroom Classic 10.2 测试,对 100 张 D750 拍摄的 RAW 档进行自动白平衡、自动设定、镜头校正等步骤后,输出 2048 长、300 DPI 的 jpg 影像并加注浮水印等操作。

输出速度上 i9-11900K 与 i5-11600K 都需要 135 秒的时间,但都比上一代处理器快,只不过 5900X 更快只要 87 秒的时间,更何况连 5600X 也只要 103 秒,可见这段效能 Ryzen 有着不小优势。


↑ Lightroom Classic。


AIDA64处理器记忆体、WinRAR 7-Zip 压缩测试

记忆体测试则使用 AIDA64 进行,在同样 DDR4 3600 8GB*2 记忆体配置下,i9-11900K 与 i5-11600K 记忆体读写相当,只不过记忆体延迟方面则小输上一代核心,这就略显尴尬了。


↑ AIDA64 记忆体测试。


↑ AIDA64 记忆体延迟。


WinRAR 5.80 压缩效能,这代 i9-11900K 效能提升有限,还是不敌 5800X 与 5900X 的效能。


↑ WinRAR,越快越好。


另一套 7-Zip 压缩测试则可有效利用多核心的性能,因此 i9-11900K 小输 i9-10900K。


↑ 7-Zip,越快越好。


PCMark 10、SysMark 25 电脑效能测试

电脑整体性能先以 PCMark 10 进行测试,可分别针对 Essentials 基本电脑工作,如 App 启动速度、视讯会议、网页浏览性能进行评分,而 Productivity 生产力测试,则以试算表与文书工作为测试项目,至于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内容创作上,则是以相片 / 影片编辑、渲染与可视化进行测。

从 PCMark 10 总分来看,这代 i9-11900K 与 i5-11600K 对比上一代都有着不错的性能提升,只不过 5900X 在数位内容创作上获得的分数较高,因此总分居冠。

不过以测试的 8 颗处理器来看,都有足够的效能满足一般电脑、文书等生产力工作,但测试就是分数有高低,高低之下分胜负。


↑ PCMark 10,越高越好。


PCMark 10 Application 测试,则是以 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 与 Edge 等实际软体进行电脑生产力效能测试。

结果则是 i9-11900K 以 12797 分夺冠,而这 8 颗处理器都达到万分以上的效能,对于 Office 文书工作来说,确实 6 核心就相当够用。


↑ PCMark 10 Application,越高越好。


SYSmark 25 则是较多企业、OEM 与公家机关,在购买电脑时会参考的测试成绩之一,但相对一般用户相对少接触这套测试软体。SYSmark 25 採用实际应用进行测试,分为 Productivity、Creativity 与 Responsiveness 三类。

使用的程式包含 Acrobat、FileZilla、Excel、PowerPoint、Word、Lightroom、Photoshop 与 Premiere Pro 等,并以多程式开启的状态下进行视窗切换,来测试系统的反应速度,测试相对严谨但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测试时间。

这结果则是 i9-11900K 以 1871 分夺冠,比起 5800X 甚至是 i9-10900K 要快上不少;i5-11600K 亦有着 1677 分成绩,整体来看效能都比上代产品有着更好的表现。


↑ SYSmark 25,分数越高越好。


9+2 款 AAA 电竞游戏对处理器性能测试

游戏效能先以 3DMark 进行测试,这也是目前相当主流的游戏绘图性能测试工具,显示卡使用 RTX 3080 来比较不同 CPU 对于游戏绘图性能的差异。

整体效能来看,在 DX11 的 Fire Strike 测试上 i9-11900K 赢过 i9-10900K,不过物理效能则是 5900X、5800X 较高。

而在 DX12 的 Time Spy 测试上 CPU 分数相差不大,但 i9-11900K 性能稍微突出;至于 i5-11600K 对于 i5-10600K 有这不错的性能提升。


↑ 3DMark,越高越好。


9 款 AAA 游戏效能测试,分别入门的《F1 2020》赛车游戏、《古墓奇兵:暗影》、《全境封锁 2》、《地平线:期待黎明》,以及吃重效能的《边缘禁地 3》、《刺客教条:维京纪元》、《全军破敌:三国》、《碧血狂杀 2》和《看门狗:自由军团》等。

测试都以 1080p 解析度与游戏最高预设设定进行 In Game Benchmark 测试。

测试的 9 款游戏中,两者持平达 5 款、Intel 效能较忧 2 款、AMD 效能较好也 2 款,像是 AMD 较强的《F1 2020》5900X 以平均 211 fps 对上 i9-11900K 平均 201 fps;但《边缘禁地 3》则是 i9-11900K 平均 139.4 fps 赢过 5900X 平均 130 fps。

换句话说,这次 Intel 与 AMD 两者在游戏上确实是并驾齐驱,对于不同游戏存在这差异,但这代 i9-11900K 对比 5900X 平均游戏效能则赢 0.8%,若对比 i9-10900K 也是提升 0.5% 效能;至于 i5-11600K 对上 i5-10600K 则提升 2% 游戏效能、对 5600X 则是输 1%。

但是《刺客教条:维京纪元》与《边缘禁地 3》,则有发生 i9-11900K 效能输给 i9-10900K 的状况。


↑ 游戏测试,fps 越高越好。


电子竞技类的游戏注重于玩家、团队间的战术与技术的较劲,因此对于游戏的画质要求不大,也让这类游戏在高阶 CPU 与 GPU 有着相当高的平均 FPS 表现,尤其在 1080p 解析度下,对于 CPU 效能、时脉的提升更能增加游戏 FPS 效能。

测试则使用《Counter-Strike: Global Offensive》(CS:GO)与《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R6)两款游戏,并以 1080p 解析度、游戏最高设定下进行测试。

首先 CS:GO 游戏 i9-11900K 平均 622.46 FPS 稍微小输 i9-10900K,而 i5-11600K 则有着平均 586.59 FPS 与上一代 i7-10700KF 相当的电竞效能,只不过皆输给 5900X 平均 660.12 FPS。

而 R6 游戏 i9-11900K 平均 461 FPS、i5-11600K 平均 423 FPS,也都输给上一代 i9-10900K 平均 484 FPS,这似乎说明着因为核心架构差异之下,这两代之间存在些效能差异。


↑ 电竞类游戏测试,fps 越高越好。


i9-11900K 与 i5-11600K 处理器温度与功耗测试

压力测试方面,测试都使用 NZXT X72 360mm AIO 水冷散热器,分别比较 AIDA64 CPU 与 FPU 烧机;一般电脑使用,比较接近 AIDA64 CPU 测试的温度表现,而 FPU 测试则是最高负载与较高的耗电状况。

AIDA64 CPU 压力测试,相对贴近一般电脑使用状况,i9-11900K 在 5.1GHz 下压在 67°C、i5-11600K 则是 4.6GHz、67°C,这段温度表现还算 OK,虽说比上一代温度高,但也是因为时脉提升的关係。

但是当使用 AIDA64 FPU 压力测试下,i9-11900K 则会顶到温度上限发生降频,时脉降低到 4.5-4.6GH,且温度居高 91°C 的临界点,至于 i5-11600K 一样时脉下也压在 89°C 的温度;相较 AMD 大幅降低时脉的温度,以及上一代的温度表现来看,这代温度确实提升不少。


↑ CPU 温度测试。


至于 CPU 功耗则以 CPU Package Power 为主,在 FPU 测试下 i9-11900K 达到最高 244W 功耗,而这时整台电脑功耗则在 345W,相较于 i9-10900K 的 235W 算是小提升,但若是 i5-11600K 的 215W 对上一代 i5-10600K 的 103W,这功耗提升可说是相当明显。


↑ CPU 功耗测试。


PCIe 4.0 SSD 平台效能测试 极速 7000MB/s、5000MB/s

对第 11 代 Intel Core 来说,是桌上型处理器迈入 PCIe 4.0 的首款,但对于个人 PC、电竞来说,就是跑分真的比较快、传输延迟低一些,但要能感受到 PCIe 4.0 显示卡、SSD 速度,可能要等之后的 DirectStorage API 与游戏支援。

此次测试使用「GIGABYTE AORUS 7000s SSD」进行测试,属于目前第二代 PCIe 4.0 控制器产品,速度都可上看 7000 MB/s 的极限;测试时,AORUS 7000s SSD 都安装在主机板第一根 M.2 插槽,使用 CPU 提供的 PCIe 4.0 x4 通道,并通过 CrystalDiskMark 8.0.1 预设测试。

效能上,i9-11900K 与 i5-11600K 都可达到 7000、5000 MB/s 的效能,但在常比较的循序读取上稍低于 5900X,不过在随机读写上则是 i9-11900K 与 i5-11600K 有着较好的效能。


↑ PCIe 4.0 x4 SSD 测试。


手动全核超频幅度低 新增记忆体 Gear 2 Mode

这代 i9-11900K 普频全核时脉可能就是 ABT 订的 5.1GHz,手边测试全核 5.1GHz、1.45v、LLC 4 超频设定下可通过 Cinebench R20 CPU 测试,倘若要上全核 5.2GHz 则要将 Vcore 电的更高,但就遇到 360mm AIO 水冷的散热极限。

至于 i5-11600K 则是全核 5.0GHz 轻鬆,这时也可获得多核效能提升,但上至 5.1GHz、1.5v 也难通过 Cinebench R20 的摧残;可见这代在核心升级后,对于全核超频的幅度有限,或许是该试试以 Specific Core 与 by-Core usage 的方式来调整时脉。

另一方面,第 11 代处理器针对超频,增加记忆体 Gear 2 模式,可让玩家挑战更高的记忆体 DRAM 时脉;以及 AVX2、AVX512 时脉 Offset 与电压 Guardband,并可独立设定指令是否启用,让玩家在超频上有更多的调教功能。


↑ 超频新增功能。


↑ 记忆体 Gear 2 模式。


↑ AVX2、AVX512 控制项目。


总结

第 11 代 Intel Core 处理器在同样 14nm 下,升级 Cypress Cove 核心与 Xe 绘图核心,再以单双核 5.3GHz、全核 5.1GHz 大超 i9-11900K,让这代 i9 即便在 8 核心 16 执行绪下,也可与上一代 i9-10900K(10C20T)相比。

这代多核心的效能确实靠着 Cypress Cove 有着提升,以 Cinebench R23 成绩来看,i9-11900K 比起 i9-10900K 提升 4.5% 多核效能、更比 i7-10700KF 提升 34.5% 多核效能,至于 i5-11600K 对 i5-10600K 也有着 25% 效能提升。

多核效能提升之下,也让 i9-11900K、i5-11600K 对比同核心的 Ryzen 5800X 与 5600X,不像上一代 CPU 在多核效能这么疲弱,但是即便如此 AMD 的多核优势下,论多核效能 12C24T 的 5900X 还只是老二。



i9-11900K 达到 5.3GHz 单双核时脉,也顺势夺回单核效能与高时脉处理器之名,在 PCMark 10、SysMark 25 等测试,整体电脑的文书、工作性能也有着提升;只不过在不同核心架构下,WinRAR 效能则有着倒退的状况。

游戏效能上,i9-11900K 与 i9-10900K 差异不大,9 款游戏平均性能提升约在 0.5%,若是与 5900X 相比则是 0.8%;换个说法则是游戏效能在核心升级后的成长不大,但《刺客教条:维京纪元》、《边缘禁地 3》与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等游戏,也有着效能负成长的状况。



即便第 11 代处理器带来 AVX-512 指令、PCIe 4.0 与 10bit AV1、12bit HEVC、E2E compression 影音编码和 HDMI 2.0、HBR3 输出功能,但在效能无太突出亮点之下,这又回到了最根本的问题「定价」。

现在 Ryzen 大缺货、10 代处理器全线有货的状况下,刚推出的第 11 代处理器势必价格会高一些,至于价格开多少则决定着这代命运的关键;但是第 12 代处理器 Alder Lake 也将在今年底登场,这更让第 11 代成为最尴尬的一代。

来源: 最终之战!Intel Core i9-11900K 与 i5-11600K 测试报告 / 挑战 14nm 的极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