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赵构简介】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基,宋朝第七位皇帝,庙号高宗,是北宋灭亡后南宋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面对金国的侵略和内部动荡,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外交措施,对南宋政权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赵构在位时间较长,共36年(1127年-1162年),虽有“偏安一隅”之名,但在其统治下,南宋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政权结构,并在文化、经济等方面有所发展。他的一生充满争议,既有对国家的贡献,也有因退让求和而引发的批评。
赵构简要介绍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赵构 |
字 | 德基 |
生卒年 | 1107年-1187年 |
庙号 | 高宗 |
在位时间 | 1127年-1162年(共36年) |
父亲 | 宋徽宗赵佶 |
母亲 | 明达皇后王氏 |
继承皇位背景 | 北宋靖康之变后,被拥立为帝,建立南宋 |
主要政策 | 与金议和,南迁临安,重用主战派与主和派 |
重要事件 | 建炎南渡、绍兴和议、岳飞被害 |
评价 | 争议较大,既有稳定国家之功,亦有妥协求和之过 |
赵构在位期间,虽然未能收复中原,但他在江南地区重建了中央政权,使南宋得以延续百余年。他重视文官制度,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繁荣。然而,他也因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杀害岳飞等行为受到后世批评。
总的来说,赵构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统治既反映了南宋初期的艰难处境,也体现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