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谖客孟尝君原文翻译及注释】《冯谖客孟尝君》是《战国策·齐策四》中的一篇经典寓言故事,讲述了谋士冯谖为孟尝君谋划、建立信誉、巩固地位的过程。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古代士人智慧与政治策略的结合。
一、
本篇主要讲述的是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有位名叫冯谖的门客,他起初以“无能”自居,但后来通过三次“弹铗而歌”的行为,逐渐赢得了孟尝君的信任,并最终为孟尝君在齐国建立了稳固的政治基础。
冯谖的智慧体现在他对孟尝君的忠诚与远见,他不仅帮助孟尝君树立了良好的声誉,还在关键时刻为其化解危机,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冯谖客孟尝君,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 冯谖投靠孟尝君,因贫穷无法自立,便托人向孟尝君请求,希望能在其门下做食客。 |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 孟尝君问:“你有什么特长?”冯谖说:“没有特长。”又问:“你有什么才能?”冯谖说:“没有才能。” |
孟尝君笑而受之。 | 孟尝君笑着接受了他。 |
居有顷,倚柱而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靠着柱子弹着剑,唱道:“长铗,回来吧!吃饭没有鱼。” |
孟尝君闻之,曰:“客果有能乎?吾负之,未察也。” | 孟尝君听到后说:“这位客人果然有才能啊,我之前不了解他。” |
乃使吏人给其食,曰:“食之。” | 于是让仆人给他提供饮食,说:“让他吃。” |
居有顷,复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 不久后,他又弹着剑,唱道:“长铗,回来吧!出门没有车。” |
孟尝君曰:“客果有能乎?吾负之,未察也。” | 孟尝君又说:“这位客人确实有才能,我之前不了解他。” |
乃使人为其车,曰:“乘之。” | 于是为他准备了车马,说:“让他坐。” |
居有顷,复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再次弹着剑,唱道:“长铗,回来吧!家里没有依靠。” |
孟尝君曰:“贤者也,吾责之。” | 孟尝君说:“这是一位贤者,我应该责备自己。” |
乃使人给其母,曰:“奉之。” | 于是派人供给他的母亲,说:“供养她。” |
后孟尝君出,过其市,市人皆称其贤。 | 后来孟尝君外出,经过市场时,人们都称赞他贤德。 |
于是孟尝君以冯谖为上客。 | 从此,孟尝君将冯谖视为上等宾客。 |
齐王遣使者,问孟尝君:“诸侯之宝,有可得者乎?” | 齐王派使者询问孟尝君:“诸侯的珍宝,可以得到吗?” |
孟尝君曰:“臣所宝者,贤士也。” | 孟尝君回答:“我所珍视的,是贤士。” |
于是齐王闻之,曰:“寡人不肖,不能得贤士,愿闻其名。” | 齐王听后说:“我不贤德,不能得到贤士,想听听他的名字。” |
孟尝君遂以冯谖为贤士,传于天下。 | 孟尝君于是将冯谖列为贤士,传扬于天下。 |
三、注释说明
词语 | 注释 |
客 | 指门客,古代贵族家中供养的谋士或助手 |
寄食 | 依附他人生活,指做门客 |
弹铗 | 弹琴,比喻表达不满或诉求 |
长铗 | 古代一种剑,这里用作象征 |
贤者 | 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诸侯 | 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统治者 |
宝 | 珍贵的东西,引申为重视的事物 |
四、总结
《冯谖客孟尝君》通过一个看似“无能”的门客,展示了士人的智慧与忠诚。冯谖以“弹铗而歌”的方式,逐步赢得孟尝君的信任,最终成为其重要的谋士。文章不仅反映了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也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通过这篇故事,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能力不一定一开始就显露出来,关键在于是否有机会展现自我,以及是否遇到能够赏识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