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笔电黑科技Max-QDynamicBoost与DLSS2.0你知多少

导读 谈到这黑科技,就要稍微把时间往回到今年 4 月春季,NVIDIA 针对电竞笔电市场,推出 GeForce RTX SUPER 游戏显示卡,同时也带来最


谈到这黑科技,就要稍微把时间往回到今年 4 月春季,NVIDIA 针对电竞笔电市场,推出 GeForce RTX SUPER 游戏显示卡,同时也带来最新的技术更新,包含 Max-Q Dynamic Boost、Advanced Optimus 与 DLSS 2.0 等功能,藉由动态加速增加笔电游戏效能,并达到更滑顺与稳定的游戏影像呈现,再加上独家的 AI 渲染技术,最终让玩家的游戏体验再飞升好几个档次,本次将把重点聚焦于上述技术更新,让各位笔电玩家能感受到 NVIDIA 满满的诚意。




Max-Q Dynamic Boost 动态加速调配 CPU 与 GPU 电源配置

进入主题前要先聊聊笔电的散热与功耗设计,对于一般桌上型 PC 玩家来说,DIY 装机不过就是从预算、需求先决下,挑选合适的处理器、主机板、记忆体、显示卡与固态硬碟,而根据挑选的零件来决定电源供应器的瓦数与机壳的散热方式。

因此桌上型 PC 相对不太担心散热不足或供电瓦数不够的情况,但这对于一台体积有限、变压器有限的「电竞笔电」,这散热、功耗配置的好坏,往往已经决定了玩家游戏体验的感受;笔电製造商能够针对 CPU、GPU 温度,来自动调节风扇转速,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但对于功耗调整则要借 Max-Q Dynamic Boost 来达到更好的动态加速。

假设电竞笔电设计之初就预设 CPU 35W、GPU 80W 的功耗设计,确实能够满足晶片所需的稳定功耗,但在真实的游戏体验时往往都是 GPU 负载较高的情况,这时若将功耗维持固定,则白白浪费了功耗空间。




因此全新的「Max-Q Dynamic Boost」动态加速技术,则可根据 CPU 与 GPU 的每帧(Per-Frame Basis)使用状况,达到自动、自适应、持续运行的动态加速技术,让 GPU 可获得更多的功耗空间,进而免费提供额外的效能。

搭载 Max-Q Dynamic Boost 的笔电,预设已经将「Max-Q 动态加强」功能设定为开启,如此一来玩家即可获得更好的游戏效能。




实际通过《全境封锁 2》游戏测试比较 Max-Q Dynamic Boost 开启与关闭的 CPU、GPU Power 与游戏效能,可发现未开启 Max-Q Dynamic Boost 时,GPU Power 大约落在 90W 左右,而当 Max-Q Dynamic Boost 开启后 GPU Power 提升至 90-100W 间变动,自动调整功耗让 GPU 能输出更多的效能。

同时比较 CPU Power 也可发现,未开启 Max-Q Dynamic Boost 时 CPU Power 较高约在 40-50W 之间,而当 Max-Q Dynamic Boost 开启之后,CPU Power 降至 20-30W 左右,藉此让 GPU 有更多的功耗可发挥。




实际通过游戏测,可见《绝地求生 PUBG》在 Max-Q Dynamic Boost 开启后,平均效能提升 10 FPS,而其余游戏也有着 3-8% 不等的效能提升,而 NVIDIA 也提到普遍游戏,可通过 Max-Q Dynamic Boost 达到 6% 左右的效能增长,这技术可让电竞笔电玩家免费获得效能提升。




AI 渲染 DLSS 2.0 效能更好、画质更佳

NVIDIA GeForce RTX-20 世代,将 PC 游戏推向「即时光线追蹤」与「DLSS」两大技术,前者透过 RT Core 让游戏可进行即时光线追蹤,带来更深动、细腻光影的游戏世界,而后者则通过深度学习,通过 AI 进行影像渲染,大幅提升游戏效能表现。

新一代 NVIDIA DLSS 2.0 可说是相当成熟的技术,通过「时间混叠回馈」技术,可渲染更锐利的影像与细节,并改善每帧画面之间的稳定度,此外新版本能够针对所有 RTX GPU 与任何解析度,达到 DLSS 2.0 加速的目的。




DLSS 2.0 採用一套通用网路学习,不再专属特定游戏的训练内容,藉此让游戏开发商更容易导入此技术,并给予玩家调整 DLSS 2.0 的运行模式,像是「画质」优先、「效能」优先或者「平衡」等模式。




近期的 PC 游戏大作非《死亡搁浅》莫属,由知名游戏製作人小岛秀夫所开发的动作游戏,游戏以「连结」、「运送」为主题,在虚构的死亡搁浅世界,从美国东部一路向西运送货物,并重新将据点连上「开若尔网路」,是一款与众不同的动作游戏。

而《死亡搁浅》PC 版本採用 Decima 游戏引擎开发,并支援着 NVIDIA DLSS 2.0 技术,实际比较 2160p 解析度、图形品质:非常高设定下,使用 DLSS 2.0 品质与 TAA 反锯齿的影像品质差异。

老实说,实际将游戏截图放大比较后,可见 DLSS 2.0 品质的影像细腻度与实做 TAA 相差无几,有兴趣的玩家可点选(原图连结)来放大比较。


↑ 2160p、图形品质:非常高、DLSS 2.0 品质。



↑ 2160p、图形品质:非常高、TAA。


画质、细节表现相当的情况下,DLSS 2.0 可带来更好的游戏效能,尤其在 4K、3840 x 2160 超高解析度之下,採用非常高设定、TAA 反锯齿游戏平均仅 38.4 FPS,接着同设定下将 TAA 关闭改为 DLSS 效能模式,游戏平均提升至 65 FPS,若换成 DLSS 品质设定则是平均 52 FPS。

DLSS 2.0 的表现已今非昔比,在 4K 高解析度之下可让笔电达到平均 60 FPS 表现,对比 TAA 效能则有着近 60% 的效能增长,若未来越多游戏导入 DLSS 技术,玩家就能越感受到 GeForce RTX-20 所带来的效能与技术的双重领先。




测试平台 Razer Blade 15/ RTX 2080 SUPER Max-Q

本次 Max-Q Dynamic Boost 与 DLSS 2.0 测试,使用 Razer Blade 15 电竞笔电,有着全铝黑化、俐落洗鍊的潮流外型,搭载着最新 Intel Core i7-10875H 八核心处理器与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Max-Q 游戏显示卡,再以均热板、双风扇强化散热设计。




测试时将 Razer Synapse 设定为性能模式 CPU 与 GPU 设定为高,上述测试在 1080p 解析度时,Razer Blade 15 面对 AAA 大作可有平均 60 FPS 以上的表现,而在 2160p 超高解析度下也可靠着 DLSS 技术,让游戏达到 50-60 FPS 的效果,满足玩家各种类型的游戏需求。



来源: NVIDIA 笔电黑科技 Max-Q Dynamic Boost 与 DLSS 2.0 你知多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