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Ryzen31200与1300X处理器测试数报告四核入门选装机新选择

导读 ryzen3 jpg (81 61 KB, 下载次数: 5)2017-7-28 14:24 上传AMD 全新的 Zen 核心,透过多核心优势,重返高

ryzen3.jpg(81.61 KB, 下载次数: 5)

2017-7-28 14:24 上传



AMD 全新的 Zen 核心,透过多核心优势,重返高阶、主流 DIY 电脑市场,而如今「入门」级的 Ryzen 3 系列也将问世,补齐 Ryzen 入门产品。Ryzen 3 处理器让文书、上网电脑,亦可拥有 4 核心 4 执行绪的运算能力,以及不锁频的超频功能,此次测试 Ryzen 3 1200 与 1300X 处理器,对比 3K~ 5K 价位区间的处理器,Ryzen 3 虽无 SMT 同步多执行绪,但有着真实 4 核心,定能与同级的 i3 相互竞争。


Ryzen 3 的 Zen 架构几件事 / 2+2 CCX 配置

AMD Ryzen 处理器,皆採用「Zen」架构核心,而 Zen 每个核心都有着独立 L1 快取与更大的 L2 快取,并採用「CCX」模组设计,意即四个 Zen 核心为一组,共享 L3 快取,这设计在 Ryzen 7 八核心系列为 4+4 CCX,在 Ryzen 5 六核心系列则是 3+3 CCX,而此次测试的 Ryzen 3 四核心则是 2+2 CCX;换句话说,Ryzen 3 分别关闭 2 组 CCX 内的 2 颗核心,让入门玩家可拥有真四核的处理器。

因此 Ryzen 3 系列不支援「SMT」同步多执行绪技术;除了设计的改变,AMD 更有「SenseMI」智慧感测技术,可更精準的进行电源管理「Pure Power」,以及衡量 CPU 温度、内部资源状况,自动提升时脉的「Precision Boost」,两者连动让处理器获得更多的效能,而在 Precision Boost 推至最高时脉时,倘若 CPU 温度还在允许範围内,则会启动处理器「XFR」,让核心获得更高的时脉;此外,亦有着预测、预取的「Neural Net Prediction」与「Smart Prefetch」等优异技术。


↑ 一组 CCX 内有着有着四颗核心,透过多组 CCX 来让 Ryzen 有不同的核心数产品。


入门 Ryzen 3 给你真四核心

Ryzen 3 系列的 1200 与 1300X 处理器,两者有着相同的 65W TDP、8MB 的 L3 快取,同样都是 4 核心 4 线程,只不过预设与 Turbo 的时脉又所不同,R3 1200 预设 3.1 GHz,并可 Turbo 至 3.4GHz,而 R3 1300X 则是预设 3.5GHz、全核可 Turbo 至 3.7GHz,若 XFR 允许则可达到 3.9GHz。

目前,Ryzen 3 系列价格还未定,表中的价格仅供参考。若与劲敌 i3 相比较,显而易见的 Intel Core i3 系列,都属于 2 核心 4 线程的处理器,也就是说 i3 支援 HT 多执行绪,且 Core i3 有着更高的时脉与较低的 TDP 51W 设计,相较于 Ryzen 3 的真四核,究竟鹿死谁手就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 补上 Ryzen 3 之后,首批 9 颗 Ryzen 处理器集结完毕,从入门到高阶满足玩家对多核心的需求。


AMD Ryzen 3 1300X 与 1200 处理器开箱

此次测试,收到盒装版的 Ryzen 3 1300X 与散装的 R3 1200 处理器,两者都提供 AMD Wraith Stealth 散热器,只要将板子预装的卡扣式扣具卸下,就可直接安装 AMD Wraith Stealth 散热器;而搭配 Ryzen 3 入门处理器,则建议使用 AMD B350 晶片组主机板。

B350 既可超频,亦有着足够的 USB 3.0/2.0、SATA 与 PCIe 扩充能力;而 Ryzen 处理器,则有着原生一组 PCIe x16 用来安装显示卡,另支援 M.2 PCIe x4 NVMe SSD,即使入门亦可安装各式扩充与 I/O 周边。


↑ AMD Ryzen 3 1300X 外盒,内含着处理器与散热器,包装较大。


↑ 本次测试的 R3 1300X 与 R3 1200。


↑ AMD Wraith Stealth 散热器,经典的下吹扇设计。


↑ 安装只需将主机板原先的扣具移除,即可直接锁上散热器。


AMD Ryzen 3 1200 与 1300X 处理器测试

此次,不仅替 Ryzen 3 1200 与 1300X 处理器进行测试,更带来劲敌 i3-7300 处理器来一同较劲。测试平台方面,AMD 这侧使用 ASUS ROG CROSSHAIR VI HERO 主机板,搭配 GEIL EVO X DDR4 8GB*2 记忆体与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SSD 做为系统碟进行测试,显示卡则是使用 NVIDIA GTX 1080 FE 版本,并启用 Windws 10 Ryzen Balanced 电源计画。


↑ 测试平台。


CPU-Z 1.80.0 版本,即可检视 Ryzen 3 1200、1300X 完整资讯,处理器代号 Summit Ridge,为 14nm 製程的 4 核心 4 线程处理器;主机板使用 ASUS ROG CROSSHAIR VI HERO,X370 晶片组;记忆体为双通道 2133MHz;CPU-Z Bench测试分数,R3 1200 单线程 358.8 分、多线程 1337.8 分、R3 1300X 单线程 414.9 分、多线程 1603.4 分、i3-7300 单线程 457.0 分、多线程 1185.1 分。


↑ Ryzen 3 1200 CPU-Z 资讯。


↑ Ryzen 3 1300X CPU-Z 资讯。


↑ Core i3-7300 CPU-Z 资讯。


CPUmark 99 可用来测试 CPU 的运算性能并给予评分,此测试较偏好高时脉、单核心运算能力强的处理器。因此 i3-7300 拥有着 4GHz 的高时脉,轻鬆获得 722 分,而 R3 1300X 则获得 559 分、R3 1200 则是 492 分。


↑ CPUmark 99 测试,分数越高越好。


wPrime 则用来衡量处理器多线程运算能力,透过计算平方根的方式来测量处理器性能,也就是说运算时间越短越好;此次测试,都以 4 线程测试为準,在计算 4T 32M 时,比较的三款处理器运算时间都在 11~12 秒之间,改为计算 4T 1024M 时,最快的则是 R3 1300X 的 332.1 秒、次之 R3 1200 的 384.11 秒,而 i3-7300 则是 387.8 秒。


↑ wPrime 测试,时间越短越好。


CINBENCH R15 测试,可针对 CPU 单核与多核心进行频分,这测试可发现到 i3-7300 有着相当好的单核性能 165 cb,但若是多核心项目,则是 R3 1300X 更出色的 538 cb,时脉较慢的 R3 1200 亦有着 480 cb,但仅 2C4T 的 i3-7300 在多核心则只有 431 cb 的表现。


↑ CINBENCH R15 测试,分数越高越好。


AIDA64 记忆体与快取测试,同一组 RAM 与时脉设定下,三者测试相当,唯 AMD 平台稍快些,但在记忆体延迟上还是较慢。


↑ 记忆体性能测试。


WinRAR 压缩软体测试,速度则由高至低排列;但 7-Zip 方面,则是 R3 1300X 较快 14348 MIPS、次之 R3 1200 与 i3-7300。


↑ WinRAR 压缩测试,越快越好。


↑ 7-Zip 压缩测试,越快越好。


影音转档方面,则是相当吃重多核心性能,这测试可见四核心的 Ryzen 3 比起双核心的 i3-7300 还要快上许多。测试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软体。


↑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测试,速度越快越好。


PCMark 8 电脑性能测试,可以模拟家用文书上网、工作打字操作、创作者的影音编辑工作等表现,此测试都採 Open CL 加速模式测试;这测试结果来看,Ryzen 亦相当适合文书、工作使用,只不过这测试下,还是以高时脉的处理器较吃香,i3-7300 胜过此次测试的 R3 处理器。


↑ PCMark 8 测试,分数越高越好。


3DMark 绘图效能测试方面,则分为总分与物理运算 CPU 得分。由于此次测试的都属于入门级处理器,因此也影响了绘图性能的总分表现,除了总分之外,亦可从物理得分上,看出孰强孰弱的分数差异。各项测试的总分,都由 R3 1300X 夺冠,而物理运算分数亦同,而 R3 1200 与 i3-7300 性能上则是伯仲之间。


↑ 3DMark 绘图测试,分数越高越好。


VRMark 测试,大家在高需求的 Blue Room 测试中得分相同 2200 多分,但在 Orange Room 测试当中,则有明显的高低分数差异,排序一样是 1300X > 1200 > i3-7300。


↑ VRMark 测试,分数越高越好。


紧接着,则是测试平台对高效能 I/O 装置的传输率表现,测试的是身为系统碟的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从结果来看,AMD 平台也能满足高效能的 I/O 装置。


↑ CrystalDiskMark 测试,分数越高越好。


游戏效能测试,此次挑选的三款游戏:《质量效应:仙女座》、《火线猎杀:野境》与《斗阵特攻》,在 1080p 解析度之下,并将游戏画质都调整为最高设定;高需求的《火线猎杀:野境》,则是 i3-7300 / 54 fps、R3 1300X / 49 fps、R3 1200 / 44 fps,可见此款游戏还是偏好核心的运算性能而非多核心。

但《质量效应:仙女座》则是 R3 1300X 较高的 75 fps,赢过 i3-7300 / 74 fps,而 R3 1200 则是 65 fps;至于《斗阵特攻》则较相安无事,测试的三款处理器都有着 100 fps 以上的表现。


↑ 游戏性能测试,fps 越高越好。


温度测试,R3 1300X 与 R3 1200 都使用 AMD Wraith Stealth 散热器,而 i3-7300 也是使用附赠的原厂风扇;三款处理器在待机时,温度都维持在 39-40℃ 之间,而在透过 Prime95 针对 CPU 运算进行压力测试,CPU 温度 R3 1300X 与 i3-7300 温度相当,都来到 80-81℃,而 R3 1200 在压力测试下最高仅 61℃。

除透过 Prime95 压力测试 CPU 之外,亦使用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进行测试,但这测试主要是模拟游戏针对 GPU 进行测试,因此 CPU 温度会比单跑 Prime95 低,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测试温度最高的则是 i3-7300 / 66℃、R3 1300X / 62℃、R3 1200 / 48℃。


↑ 温度测试,越低越好。


耗电测试,则以整台电脑计算,三者待机间功耗都相当低,而在相同的测试下,Prime95 压力测试则是 R3 1300X / 112W、i3-7300 / 109W,最低的则是 R3 1200 / 85W;而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测试下,加入显示卡测试,功耗表现为 R3 1200 / 221W、R3 1300X / 254W、i3-7300 / 258W。


↑ 耗电测试,越低越好。


总结

Ryzen 系列都以更多的核心决战 Core i 系列,而入门款的 Ryzne 3 有着 4C4T 的核心,对比 Core i3 的 2C4T 核心,在多线程运算上 Ryzne 3 有着明显优势,但不像 Ryzen 5 或 7 系列,有着更多的核心数量配置,可轻易的在多核心运算上甩开对手。

但不可否认的是,Core i3 有着较高的核心时脉,因此在非多核、一般文书工作上,i3 还是有着一定优势,且 i3 自带内显的关係,若玩家只需要文书、上网机,则可省去独立显示卡,但相对的 Ryzne 3 并无集成内显,这对入门装机者来说则是另一考量。(省钱用内显 Core i3 有优势。)

Ryzen 3 系列的问世,补足 Ryzen 3 入门、5 主流、7 高阶三大市场的产品规划,而接下来的旗舰 HEDT 平台 Ryzen Threadripper,以及集成内显的 Ryzen APU 更是玩家值得期待的两大产品;Ryzen 的问世,让 AMD 再次活跃于 DIY 市场,Ryzen 3 入门系列只要定价策略得宜,亦可在入门市场有着不错的成绩。

来源: AMD Ryzen 3 1200 与 1300X 处理器测试数报告 / 四核入门选 装机新选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