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失色的词语解释】“大惊失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遇到意外或令人震惊的事情时,表现出极度惊讶和恐惧的表情。这个成语形象生动,能够准确传达人物在突发情况下的心理反应。
一、词语解释
词义:
“大惊失色”指的是人因突然发生的意外事件而感到极度震惊,脸色骤变,神情慌张。
出处:
该成语出自《晋书·王敦传》:“敦素以帝为重,闻之大惊失色。”
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形容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常带有夸张的修辞效果。
近义词: 惊慌失措、目瞪口呆、惊恐万分
反义词: 镇定自若、处变不惊、泰然自若
二、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大惊失色 |
词义 | 因突然发生的事情而感到极度震惊,脸色大变,神情慌张 |
出处 | 《晋书·王敦传》:“敦素以帝为重,闻之大惊失色。”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写,形容人在突发事件中的反应 |
近义词 | 惊慌失措、目瞪口呆、惊恐万分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处变不惊、泰然自若 |
使用场景 | 描述人物在遭遇意外、危险或震惊事件时的心理状态 |
表达效果 | 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情节的紧张感 |
三、使用示例
1. 他听到父亲病危的消息后,顿时大惊失色,手足无措。
2. 看到突如其来的车祸,路人纷纷大惊失色,纷纷躲避。
3. 老板走进办公室时,员工们正忙得不可开交,看到老板进来,全都大惊失色。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大惊失色”不仅是一个具有强烈画面感的成语,也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用来描绘人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真实反应。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