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中悉如外人是什么意思】《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世界。其中,“悉如外人”是文中出现的一个关键语句,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一、
“悉如外人”出自《桃花源记》原文:“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随后描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这一段中,“悉如外人”出现在渔人离开后,桃花源中的人对他说的话:“不足为外人道也”,意思是“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这里的“外人”指的是桃花源之外的世人,即没有进入这个理想世界的人。
因此,“悉如外人”可以理解为“都像外界的人一样”,但更准确地说,它是“外人”的一种代称,用来强调桃花源中的居民与外界社会的差异。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对外界并不了解,也不愿让外界的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二、表格解析
词语 | 出处 | 原文句子 | 含义解释 | 意义分析 |
悉如外人 | 《桃花源记》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悉如外人”意为“都像外界的人一样” | 表达桃花源中人与外界人的区别,强调他们的封闭和纯朴 |
外人 | 《桃花源记》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指的是桃花源之外的世人 | 强调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世界,不愿被外界打扰 |
桃花源 | 《桃花源记》 | 全文 | 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 | 象征着人们对和平、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
三、结语
“悉如外人”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全部像外界的人”,而是通过“外人”一词,表达桃花源与外界的隔绝状态。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这篇文章,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也能体会到他对社会动荡与人性异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