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李雯珊
7月16日,*ST大通发布《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问题回复的公告》称,公司在今年5月18日收到深交所问询函后,进行了认真自查和核实,已按照相关要求向深交所作出回复。此次深交所对*ST大通发送年报问询函,主要涉及该公司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的合理性、资产受限、2021财年相关财务数据等相关事项共14个大类问题。《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后发现,在此次回复深交所问询函之前,公司已将回复时间延期了4次。
延期回复成家常便饭
记者了解到,“延期回复”对*ST大通来说并非首次。今年年初,公司也曾延期4次、时隔一个多月才回复深交所的关注函。在此前的2021年5月31日,*ST大通也曾收到深交所发送的年报问询函,直到2021年7月8日才回复,延迟了一个月有余。
对于*ST大通频频延迟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的行为,公司董秘办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会按照监管法定的要求进行披露,请关注上市公司的公告。”
*ST大通在回复中重点提及了应收账款计提减值准备的合理性问题。公司称,子公司冉十科技应收账款1.93亿元及其他应收款1296.87万元均为期初形成,本年按单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27亿元。
*ST大通认为,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是合理的。冉十科技主要承接上游广告业务,通过自有媒体或其他第三方媒体代理投放广告。该业务自2019年后就没再继续开展,单纯看业务模式本年度没有发生变化。综合考虑长时间疫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纠纷、诉讼等现状,本着谨慎的原则,所以做了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广东圣马律师事务所主任田勇向记者表示,“*ST大通反复延期回复监管部门问询,说明公司的自律性较弱。另外,当前的规则对上市公司申请延期回复的次数并未进行强制性要求,也助长了这种行为。因此,对于这类不自觉的公司,建议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否则,大搞拖延战术的上市公司可能会就此‘习惯成自然’,这对整个资本市场生态的健康发展都会形成不好的影响。”
田勇还建议,上市公司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对于注册制下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方向的变化应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是与监管层和投资者沟通最有效的语言。另外,交易所问询方面的相关规则也有必要进行完善,最好设置延期次数和回复时间的上限,让上市公司形成紧迫感。
在此之前,*ST大通还曾有过被立案调查的经历。2019年5月份,证监会稽查人员在对公司执法过程中,遭该公司人员的言语、身体攻击,这起“暴力抗法”事件也算是A股上市公司的首例。2021年9月份,*ST大通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再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先后两次“披星带帽”
2022年4月30日,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且实行其他风险警示暨停牌的公告》称,由于2021年年报被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2021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该所出具了否定意见。根据相关规定,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处理,证券简称由“深大通”变更为“*ST大通”。
“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发送问询函或关注函,通常是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重大事项、审计非标、股东质押风险、收购并购等情况进行关注。长时间拖延回复的上市公司,普遍具有主营业务不稳定、‘造血’功能较弱等共性情况,或是在寻求转型或重组过程中,由于部分操作或标的不当受到监管部门关注、公司又难以逻辑自洽地回应,从而导致延期回复。”锦华基金总经理秦若涵向记者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ST大通的主营业务为供应链服务、民间资本管理、化妆品等三大板块,三大板块业务分别由对应的子公司经营。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收入约为20亿元,毛利率为1.74%;民间资本管理业务营收约1.73亿元,毛利率达97.76%;化妆品营收为5400万元,毛利率约为45%。
2018年,*ST大通业绩巨亏25.49亿元,主要是因2016年收购的子公司冉十科技和视科传媒形成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和对视科传媒应收账款计提单项全额减值所致。在2006年至2013年期间,*ST大通曾因业绩连续亏损“披星戴帽”。2022年4月30日,*ST大通又因子公司应收账款进行全额计提合理性等相关问题导致审计非标再次“披星戴帽”。
7月15日,*ST大通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00万元至84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5.32%至204.10%。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公司按照会计政策计提的坏账准备在本报告期内同比减少90.64%,增加了净利润;二是本报告期内公司加强管理、降本增效,费用较去年同期下降24.77%。
责任编辑:周唯
文章转载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