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名言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在儒家文化圈内,他被尊为“朱子”,与孔子并称为“孔朱”。朱熹的许多名言至今仍广为流传,体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

朱熹名言

1. “为学之道,在于致知。”

-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根本在于获得知识。朱熹认为,真正的学问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其背后的道理,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2.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 比喻读书如同吃饭,只有善于吸收其中的营养,才能增长智慧,反之则可能产生困惑甚至错误的理解。

3.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 强调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微乎其微,普通人容易失去这些差异,而君子则会保持这些差异,使之成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

4.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者外也。”

- 意思是说,圣人的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本性之中,我们向外寻求往往徒劳无功,应当向内探索,发现内心的良知。

5.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 知识越清晰,行动就越坚定;行动越坚定,理解就会更加深刻。这句话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6. “君子谋道修德,以俟天命。”

- 君子应致力于追求道德和真理,等待命运的安排。这表达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对于命运的敬畏。

这些名言不仅反映了朱熹对人生、学习和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