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作品影响深远。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屈原作有《屈原列传》,以下为其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翻译: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信谗言,贤臣被陷害,忠直之士遭排斥,国家政治黑暗,因此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离骚”的意思就是遭遇忧患。天地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困窘时总会追念根本,所以劳累困顿时,总会呼喊上天;痛苦难耐时,总会呼唤父母。屈原秉持正道,忠诚事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处境可谓艰难。诚信的人反而被怀疑,忠诚的人反被诽谤,怎能不心生怨恨呢?屈原创作《离骚》,正是源于内心的怨愤。
屈原以诗文抒发爱国情怀与理想抱负,虽屡遭挫折,却始终坚守信念,最终投汨罗江以身殉国,成为中华民族忠贞不渝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