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与曹操对峙于长江两岸。周瑜心忧军中箭矢不足,欲向诸葛亮求助,却暗藏计策,意欲借此机会加害于他。然而,诸葛亮不仅未被难倒,反而以智慧化解危机,上演了一出“草船借箭”的千古佳话。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江面上雾气弥漫,寒风刺骨。周瑜假意请诸葛亮十日内造十万支箭,实则设下圈套,若完不成任务,便可名正言顺地治罪。但诸葛亮胸有成竹,仅需三日即可交差,并立下军令状。周瑜大喜,以为终于能除掉这个心头之患。
第三天清晨,诸葛亮命鲁肃准备二十艘战船,每船绑满稻草人,并用黑布遮盖伪装成士兵。他亲自指挥船只顺流而下,直抵曹军水寨附近。此时江雾浓重,对面曹军看不清虚实,唯恐有诈,便下令万箭齐发,射向那些“敌人”。结果,无数箭矢扎满了稻草人,战船满载而归。
返回后,诸葛亮将所得箭矢呈给周瑜,数目远超要求,众人无不惊叹其胆识与谋略。周瑜虽佩服不已,却仍不甘心,但又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才能确实高出自己一筹。从此,“草船借箭”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故事,而诸葛亮也凭借此计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智者形象。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诸葛亮非凡的智慧,更体现了他在逆境中化险为夷的能力,令人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