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震耳欲聋什么意思】“震耳欲聋”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声音非常大,大到让人耳朵感到疼痛甚至无法忍受。这个词语不仅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巨大声响,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强烈的情感或现象给人带来的强烈冲击。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震耳欲聋 |
拼音 | zhèn ěr yù lóng |
释义 | 形容声音极大,大到让耳朵感到疼痛,几乎无法忍受。 |
出处 | 出自《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后广泛用于现代汉语中。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声音的强度,也可引申为情感或事件的强烈冲击。 |
近义词 | 声如雷鸣、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
反义词 | 静悄悄、悄无声息、低声细语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自然现象 | 爆炸声震耳欲聋,所有人都被吓得跳了起来。 |
城市环境 | 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震耳欲聋,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 |
情感表达 | 他的一番话震耳欲聋,让在场的人都震惊不已。 |
节日庆典 | 烟花爆竹的声音震耳欲聋,整个夜空都被照亮了。 |
三、词语延伸理解
“震耳欲聋”不仅仅是一个形容声音大的词语,它还可以用来比喻某些事情对人的心理或情绪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例如:
- 社会现象:某些新闻事件可能“震耳欲聋”,引发广泛讨论。
- 艺术表现:一首激昂的交响乐可能会让人“震耳欲聋”,感受到强烈的音乐力量。
四、注意事项
虽然“震耳欲聋”是常用成语,但在正式写作中要注意使用场合,避免过度夸张。同时,不要与“振聋发聩”混淆,后者更多用于比喻言论或行为具有启发性,而非单纯强调声音大。
总结
“震耳欲聋”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声音极其大,甚至让人难以承受。它在日常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应用,既可以描述客观的声音,也可以比喻主观的感受。正确使用这个词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语言中的情感和情境。